如何让医学更有温度?听院士们这样说……

潮新闻 赵彩霞2024-04-24 23:20全网传播量1140
00:00
00:00

图源:主办方提供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如何让医学更有温度?4月23日,一场以“传承·向新,让医学更有温度”为主题的“科学咖啡馆·大师对话”活动在绍兴举行。

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其凤,第十三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科协主席姒健敏、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等生命健康领域院士专家,相关领域青年科学家、高校院所、创新型企业代表等。

技术推动下的医学发展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渗透到医疗的各个场景。

科技将如何改变医疗和健康?

图源:主办方提供

活动现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楼敏分别从卒中预警、急性治疗、病因预防三方面,分享科技如何助力脑卒中全周期管理。她提到,当前,公众科普、医生培训、医疗质控等,都是AI的应用场景。医院未来形态,将是基于AI的新型医疗培训和医院服务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源组学临床研究与管理。

楼敏也透露,他们正在推进AI驱动的急性卒中患者识别和转运、AI辅助的卒中血管内治疗培训等。

除了科普、培训等看得到的“AI+医疗”,在看不见的地方,AI也在默默地辅助医学发展。

图源:主办方提供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常兴表示,他与团队成员在进行基因编辑药物研究时,就有AI的助力。但他也在分享中坦言,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因编辑药物临床积累数据有限,还需要更多的安全性数据支持。

“技术至上”的当下,医道还需重温度

“人类努力发展技术,想减轻病人痛苦,这种动力可以说是来自于‘医学温度’,但目前的情况而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一定带来了温度。”

现场发言中,韩启德肯定了科学与技术对医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他同时也对人们一些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也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审视。

韩启德一直认为,医学是有温度的。

图源:主办方提供

韩启德表示,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病人生命延长或者减少痛苦,但人的心理上不一定能够得到足够的关爱。他强调,医学的本源应该是对病痛的回应,医学的初心是解决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但技术发展不可能解除所有的病痛。

“无论是做医生也好,还是搞科学技术发展也好,永远不要忘记医学的初心。”

“人道”教育不可或缺

医学人才培养应该往哪个方向走?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或者特征?在前沿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过程中,科技型企业人才以及创新医药成果怎样更好地与企业合作和落地?

在互动环节,参会嘉宾们纷纷提问。在诸多问题中,“人才”一词频频出现。

图源:主办方提供

“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在人才培养上,周其凤院士借用《淮南子》中的句子进行阐述,他呼吁,对于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还需多一点对“人道”的教导,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做人之道”“待人之道”的教育,即学生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

姒健敏则表示,在人才培养上,要不断拓宽专业口径,进行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钻研深度。对于创新型医学人才,还需注重“高精尖”人才培养需求。

“非常开心能够参加此次科学咖啡馆活动,为我们医学院人才培养上,进一步扩宽了视野。”作为参会嘉宾,绍兴文理学院副院长金欣感慨道。

青年是人才队伍中的生力军。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绍兴鲁迅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作成长分享,让青年和院士专家面对面交流,感受谆谆教导和代际传承。

图源:主办方提供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绍兴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科学咖啡馆一直以前沿、开放、协同的交流理念为特色,活动上,绍兴当地多位企业家也来到现场,与院士、专家们进行跨界交流。其中,浙江省特聘专家、浙江普施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波也结合自身的创业历程,分享了医学创新如何与产业融合的一些思考。

一杯杯咖啡、一场场对话,科技思想的碰撞,随着咖啡香,不时冒出新的火花……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科学咖啡馆 | 前沿 开放 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