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感受美丽生态画卷 嘉兴这条精品线走进金庸故里

    潮新闻 通讯员 朱静燕 严军 祁沈忠 编辑 徐惠文2024-04-22 09:01全网传播量1142
    00:00
    00:00

    4月20日,嘉兴市“青·自然”课堂精品线首站活动在海宁市举行。

    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海宁市及袁花镇、黄湾镇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嘉兴、湖州两地的亲子家庭代表齐聚一堂,走读金庸故里,品鉴嘉禾大地的美丽自然画卷。

    进阶“新维度”

    “青·自然”课堂精品线首站开启

    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直以来,嘉兴市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比如,在海宁市,有黄湾“矿山变景区”的生动实践。

    此次嘉兴市“青·自然”课堂精品线首站活动,就是海宁市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创设的“走读金庸故里 共话矿山蝶变”“青·自然”精品线。

    随后,由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宣讲员张思琦以《走读金庸故里 品鉴自然画卷》为题,为与会嘉宾们作“青·自然”课堂精品线宣讲。金庸先生的笔下,不仅有潇洒快意的“武侠江湖”,也记录有大好河山的自然资源,其中不乏嘉兴的风景“地标”。结合金庸武侠小说,张思琦为我们讲述了神仙湖生态公园由废弃矿山变身金庸先生笔下“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生态美景的故事。

    活动中,举行了“青·自然”课堂精品线首站活动授旗仪式,代表精品线首站活动的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过了嘉兴市“青·自然”课堂精品线的旗帜,意味着“青·自然”课堂项目即将开启新征程。

    “青·自然”课堂是近年来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建项目,去年被评为嘉兴市直机关党委书记领办机关党建“最佳项目”。

    “‘青·自然’课堂精品线首站开启,也代表着‘青·自然’项目进阶到了一个新的维度,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我们要依托‘青·自然’课堂精品线打造,持续深化拓展‘青·自然’品牌。”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梁海军表示,要将“青·自然”课堂精品线打造与全面建强“三支队伍”要求、推动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等相结合,围绕“青·自然”党建赋能促发展,深入思考谋划、全力推进实施,“同时,还要将‘青·自然’课堂建设和自身机关服务品牌打造贯通起来,推动全市系统党员、青年干部在服务人民群众、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城乡融合等方面打头阵、当标杆。”

    走读尖山湿地

    生动的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活动中,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潮自然”机关服务品牌发布仪式同时发布。

    近年来,海宁市加快废弃矿山综合修复治理,鼠尾山生态修复工程入选“浙江省自然资源系统践行‘两山理论’典型案例”。目前,海宁市全面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实现“千亩方”“万亩方”良田。2023年,该市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海宁创设“走读金庸故里 共话矿山蝶变”“青·自然”精品线的背后,是该市生态保护久久为功的彰显,更是潮城大地的生动实践。

    当天的活动中,来自嘉兴、湖州两地的20多组亲子家庭一同参观金庸故居,缅怀先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并走进尖山西湖湿地领略绿水青山的自然之美。

    眼前的尖山西湖湿地里,山水一色、林田共生,呈现出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孩子们与家长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聆听宣讲员就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野生鸟类和宝藏湿地保护进行科普。“我们海宁有哪些二级保护鸟类?”“我知道,鸳鸯!”孩子们一边听讲解,一边积极与宣讲员们互动,答对的孩子都拿到了心仪的奖品,高兴地合不拢嘴。

    有趣的课堂互动、干货满满的知识解读,让在场的学生和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天的活动很有意义,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四年级王若苡说,“黄山岭、庄康岭矿区经改造后变成水库,再变身美丽的生态公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动的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张先生陪着读幼儿园大班的儿子一起来走读了金庸故居和尖山西湖湿地,“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了解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场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让他对历史文化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对他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帮助。”他深有感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怎样让地球日和读书日碰撞出‘火花’?我们此次‘走读金庸故里,共话矿山蝶变’嘉兴市‘青·自然’课堂精品线首站活动就做了有益尝试。”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说,“庄康岭废弃矿坑通过生态修复治理实现‘蝶变’的过程,也是我们自然资源部门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效的展现。”

    从去年开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自然”课堂不断迭代升级,以16个宣讲基地为依托,将“寻迹溯源点”、红色文旅点、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等串联其中,向全社会传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未来,我们持续串点成线,在全市县市区中深入打造‘青·自然’精品线,一方面展示嘉兴的自然资源‘家底’,另一方面也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嘉兴的小朋友从小‘知家乡、爱家乡’。”

    相关新闻
    真“硬核”!全球首次利用商用堆生产碳-14同位素,中国秦山核电出品!
    漫“谭”经济|比肩一流高能级平台,嘉兴经开区这样干
    嘉大名师②|汪娟:一本读书笔记,叩开文学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