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潮评丨9岁男孩校门口被同学家长殴打,大人打小孩何以“情有可原”?

    潮新闻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2024-04-21 07:50全网传播量23.2万
    00:00
    00:00

    视频截图 图源:大皖新闻

    近日,一则“9岁男孩校门口被同学家长殴打住院”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

    4月18日,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居民李先生反映,其9岁儿子放学时在牛村小学门口遭同班同学家长殴打,妻子在场也遭到殴打,两人均受伤住院。对此,牧野区教体局回应称,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处理此事,涉事人已经被拘留。

    孩子能成为同学,是一种缘分,没想到竟然发生家长在校门口公然殴打女儿同学的咄咄怪事,舆论为之哗然。

    据李先生反映,涉事的女家长先是扇了儿子两个耳光,随后男家长也参与了殴打,甚至在儿子已经倒地后,男家长仍旧继续攻击。在这一过程中,妻子试图用手机记录下这一暴力行为,但手机被男家长抢走并遭到攻击。在人来人往的校门口,把男孩和家长一起打进了医院,如此暴虐的行径,当然应该依法严惩。令人惊奇的是,居然还有不少网友觉得家长不会无缘无故出手,大人打小孩虽然不好但也可能情有可原。这样的论调,实难苟同。

    两个孩子之间究竟因何产生矛盾?是否存在校园霸凌情节?除了争吵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冲突?这一系列问题当然都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让子弹飞一会儿,深入了解前因后果没毛病,但一些网友却玩起了无端猜测,武断地认为如果家长不被逼急了是不会出手的,甚至讥讽李先生自己不好好管教就让别人来管教。

    牧野区教育体育局工作人员回应,涉事人打人的原因是两名学生在学校产生矛盾,李先生也表示此前两个孩子曾发生争吵。网传视频中,一名女子用手紧紧拽住一名小男孩的衣服,男孩说了一句“她先骂我的”,随后那名女子说“她说没骂你”,并用手打向男孩的脸部。综合上述情况,即便两个孩子之间有矛盾冲突,情节和性质应该也不会太严重,不宜自行“脑补”。

    退一步讲,就算男孩犯了严重错误,也不应该由女孩家长来惩罚。如果孩子在学校发生争执或冲突,家长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比如与学校沟通、协调双方家长进行对话,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孩子的权益。使用暴力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和负面后果,被打的孩子固然身心受创,施暴者自身也会面临法律的惩处。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成人打小孩都是不可接受的,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也违背了社会道德,没有任何合理化的余地,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哑然失笑之余,家长不该出手却偏偏出手的问题值得引发正视。这样的“降维”打击并非个例,从小学到大学,现实中不乏有家长忍不住替孩子出头的,常常闹得沸沸扬扬。孩子之间的摩擦,有些可由孩子自己面对,解决不了也可以让老师出面。家长粗暴干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之方,理性沟通当好孩子榜样。一言以蔽之,家长要教育孩子尽量自己妥善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解决不了的找合理路径,不宜强行“加戏”,将小问题复杂化。殴打9岁男孩的涉事家长被拘留,可谓咎由自取,也再度警示“冲动型”家们长要引以为戒,好好想想怎么做家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