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万亿新赛道,上虞低空经济蓄势而飞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上虞 张诚 陈哲斌2024-04-21 01:19全网传播量1130
    00:00
    00:00

    打个“空中飞的”,告别上下班的拥堵,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空中City Fly;点杯“空中外卖”,热气腾腾的咖啡从天而降……随着科技发展,这些听起来很科幻的场景,正逐步走进现实,而推动这些场景实现的正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各种有人、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是辐射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的综合经济形态。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

    无人机、直升机、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eVTOL)、飞行汽车……低空经济的诸多“网红”产品中,令人惊喜的发现有“上虞制造”的身影。“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掀开了未来产业崭新一页,低空产业也成为城市竞争的焦点之一。上虞区多家企业立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瓶颈,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已经成功‘跑’在了市场前面。”该区经信局党委书记、局长冯世凯表示,作为制造强区,今年上虞正积极研究谋划“如何在低空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重要课题,从产业规划、配套支持等多方面,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差异化优势,全力竞逐万亿新赛道。

    “航空天团”来虞圆梦,探索智能化飞行

    在长塘镇,相传“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曾经在这里隐居。如今,拥有核心技术的航空业资深专家,云集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专家,以及航空业领军人才和多位专业契合的硕博团队在这里过上了“隐居生活”——潜心研发垂直起降飞行器。而他们都是来自同一家公司“倍飞智航(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上虞区引入的低空经济相关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倍飞智航自主研发的纯电能源和倾转构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取得实质性突破。

    机长7.8米、翼展12.5米、重量2.3吨,一架白色的垂直起降飞行模拟器停放在车间内,10多名年轻的研发人员正忙着检测数据、修改制图。

    “eVTOL不仅代表着航空技术的创新方向,也深刻影响着未来出行交通模式、救援体系以及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这是未来城市中不可替代的新型低空交通出行工具。”倍飞智航CEO金刚告诉记者,当下走的每一步也许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一大步,这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业,所以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致力于共同将企业打造成全球城际空中交通出行的领航者。

    垂直起降无需跑道,自主研发飞行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智能化系统、先进的倾转翼技术、布局结构轻量化技术、CFD气动算力技术,纯电能源推进系统,巡航速度可达2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300+公里……相较于传统航空器 ,eVTOL能实现大航程垂直起降电动智能化飞行,具有零排放、低噪音、低运营成本、高效便捷等优势,也更加受到市场青睐。4月初,倍飞智航与海南瀚辰飞行培训有限公司签署采购15架TW-5000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合作协议。

    “当初之所以选择上虞,是看中这里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也希望能有机会跟其它企业合作,打造新型产业生态,包括零配件生产、低空商业运营、后期维修保养等多个领域。”金刚表示。一台垂直起降飞行器,需要上万个零配件。在产业链上,倍飞智航不仅与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姻”,解决了电驱问题;而且在浙里新起点创投产业园找到了合作伙伴——艾碧埃动力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对方为倍飞智航“量身定制”各类电机产品。谈到未来的主要计划,金刚介绍,会将缩比样机全包线试飞、全尺寸原型机试飞、适航取证等作为里程碑节点进行设置安排,而这些节点的实现也将给公司和整个行业带来重大影响。

    龙头企业加速切换新赛道,布局低空经济产业

    从赋能全球电机及驱控全产业链的“电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到面向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多个应用场景的电动航空技术的研发,全球电机龙头卧龙在“硬核”新兴产业赛道上不断积蓄未来发展势能。

    去年12月,卧龙电驱作为唯一一家电动力系统企业成功入选《2023中国低空经济领军企业TOP20》,这也是卧龙多年来紧跟低空经济发展潮流,致力于无人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充分肯定。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早在2019年,卧龙就将电动航空产业作为开辟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专注于航空电驱系统开发,按照“3+1”战略指引,已形成“小、中、大”3大功率等级的系列产品及民航适航标准产品,分别适合无人机、2座eVTOL或飞行汽车、19或30座电动航空等领域,并与中国商飞、浙江万丰、吉利沃飞等头部主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推进电动航空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在技术研发上,卧龙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参与到航空电动力系统相关标准制定中。双方充分发挥彼此在智能航空领域和纯电驱动领域的技术优势,围绕新能源无人机、载人机的整机设计、产品研发、平台构建及行业应用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电动航空产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研发产品主要在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的基础上,针对飞行汽车安全性可靠性上的更高要求,以及更加严苛的轻量化要求,在电驱设计、算法、以及新材料的研发上实现新突破。“采用纯电驱动作为动力系统,不仅解决了多型号、多种类航空产品的适配需求,还能节约定制成本,稳定可靠,让飞行变得更加便捷。”卧龙电驱全球中央研究院副总裁刘栋良表示,最新研发的新能源电驱动力系统将实现与无人机、载人机的无缝对接、精准适配,使航空产品拥有更强大的性能。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电驱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供更优质的电驱系统解决方案。

    而早在6年前,金盾股份与清华大学联手,着手研发飞行汽车涵道风扇及推进技术,涉猎低空经济的另一赛道——飞行汽车。飞行汽车涵道风扇与地铁、隧道等领域的风扇相比,无论材质、结构、形状等,都有着巨大差异。如材质上,飞行汽车涵道风扇使用钛合金、碳纤维等新型材料,远非原先的铝、铁等可以比拟。

    仅用时一年,金盾股份的第一代飞行汽车涵道风扇研发成功。为了提升飞行汽车的安全可靠性,去年底,金盾股份开始加大与清华大学的合作力度。金盾股份董事长王淼根表示,“飞行汽车赛道利好不断,行业巨头纷纷布局,飞行汽车涵道风扇及推进技术也迎来了加速发展期。虽然目前尚未投入批量生产,但我们已积累多项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坚赢得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