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江山灵泉村有两棵大樟树,据说有三百多年的树龄了。一棵位于上村,和明朝官泉白马泉在一起,树根盘根错节,裸露在地面上,夏天中午,人们会躺在树根上纳凉休憩。另一棵在下村的一条小溪旁,那是我上小学的必经之路,树干里有个很大的树洞,我们经常钻进去捉迷藏,留下了许多童年的美好记忆。
两棵大樟树,枝繁叶茂,常年郁郁葱葱。灰褐色的树皮上布满了粗糙的纵向裂纹,龟裂的树干仿佛向人们诉说自己历经的百年沧桑。总能想起祖辈们一张张刻满皱纹的脸和一双双粗糙的手。
以前,我没注意过香樟树会开花。也许樟树花长得太高了,平时只看到樟树的一树繁华,远远望去,一个个翠绿的大树冠,镶嵌在天地山水间。
这天在树下晨练,居然闻到了阵阵花香的味道,沁人心脾。抬头细看,只见黄白色的花瓣,尖尖的头,围成一个小圆圈,中间托着黄色的花蕊,像小小的水仙花。有多小呢,一个小蚕豆那么大,颜色不如水仙花鲜艳,而是低调的白和黄,好像不愿意被人发现一样。
半开的花呢,就像鼓胀的黄绿色公主裙,里面的白色呼之欲出。那些细密的花骨朵呀,一粒粒缀在枝蔓上的模样,如珊瑚般,小小的,绿绿的,如菜籽。落英缤纷时,密密麻麻洒在树底下,黄绿黄绿的一滩,蹲下身仔细看,才发现是一个个美丽的小六角形。
远看香樟花,是不显眼的黄绿色。长在枝头,在翠绿而又茂密的叶片面前,樟树花几无光芒,直接和叶子融为一体了。所以人们只闻其香,却不见其花。
一只松鼠从樟树根敏捷地爬上来,在树枝上上下跳着撒欢,全然不把我这个“庞然大物”放在眼里。几只鸟儿 “扑棱棱”飞上树梢,很快又飞走了。它们干啥来了?也许是来看看果子是否成熟了。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没有注意过香樟花,但香樟树的果实却很难被人忽略。秋冬季节,樟树果实成熟掉落满地,小时候还捡起来当玩具玩过,在樟树子还是绿色的时候,孩子们就把它摘下来当“子弹”玩。成熟的樟树子紫黑色,踩起来咯吱咯吱响,踩完了地上全是它的汁液,让大人们看到了要挨训,孩子们却开心得不得了。殊不知这樟树果实还是一种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中药材中,它具有祛湿、行气、止痛、散寒、消肿等功效。小时候也有人收购过,樟树子能换来不少文具呢。
江南地区,香樟树随处可见,是传统的景观树,位列江南“四大名木”之首。在农村,则是村头最常见的一种“水口树”,看到亭亭如盖的香樟,就知道这里有一个村庄了。
香樟树粗壮雄伟,深扎大地,卓然挺立,巍然不动,如凌云豪杰,无限英姿。据说,樟木有很多纹路,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所以就以“樟”定为树名了。
香樟的树干树枝上总是有绿绿的青苔,仿佛穿上迷彩服一样。有的则爬满长长的藤蔓,缠绕着枝干,四季相伴。樟树也不生气,反而张开怀抱拥抱着这些小生命,仿佛生来就是一家人似的。
劲健的枝桠向四周生长,枝繁叶茂,有的像迎客松,有的像巨大的绿伞,有的像一只大手,姿态万千,婆娑优美。它的叶子紧密地生长着。巨大的树冠,就像撑开了绿色的屏障,守护着脚下的草木生灵。
樟树叶子表面光滑质韧,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像涂了润滑油一般,闪着光芒。淡绿色的脉络,清晰布置,像极了墙角的蜘蛛网。叶片呈椭圆形卵状,边沿的齿轮,像海面遇风泛起的层层波纹。摘下几片叶子来,孩子竟然可以在上面涂鸦写字。写着写着,一股浓郁的樟树香扑鼻而来,连手上都残留了香味。据说这独特的香味能驱虫,难怪香樟的名字有一个“香”字了,这也是樟树长寿的原因之一吧。
好玩的不仅仅是树洞、叶子和果实,大樟树承载着许多人不同味道的回忆。樟树下不仅是小孩的乐园,大人们在夏天也常到大樟树下乘凉,拿条长椅,摇着扇子聊着天。父亲当年任生产队长时,就经常在大樟树底下吹响哨子,带领大家“出工”劳作。村里也常在大樟树底下集合开会,切开白马泉水里浸泡很久的凉西瓜,一边吃一边聊,别提多开心了。大樟树呢,似乎也默默地与人们一起快乐。
古樟树下常年香火不断。树根总是放着红蜡烛,树上还飘着一些红彩带之类的。樟树具有避邪、长寿、庇福、吉祥如意等寓意,自古以来,人们都敬称它为“樟树老爷”“樟树神”。
许多城市都把樟树作为“市树”,如1989年江山市把樟树列为市树,还有衢州、金华、杭州、宁波等地也是如此。2009年,樟树被命名为浙江省“省树”。可见,江浙一带人们对樟树的感情有多深了。
香樟实在是不平凡的树。它顽强生长,无私奉献,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陪伴着身边的人们,守护着脚下的这片土地,那么慈祥,那么包容!
旭日初升的早上,我又来到了樟树下。树上新芽初长,红叶纷飞,一树的生命正热烈地绽放着花蕾。一棵树,满树花,在绿水青山间,默默地讲述着关于生命、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