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健康小站丨如何拯救春天里的特“困”户?

    潮新闻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许红芳2024-04-17 06:39全网传播量6.1万
    00:00
    00:00

    阳春三月,生机勃勃。这桃红柳绿的季节里,梁阿姨却始终开心不起来,她前往潮新闻·钱报健康小站、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谢建凤主治中医师诉苦。

    “谢医生,最近我总感觉昏昏沉沉,提不起精神,还老觉得没睡够,早晨也有点睡不醒,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有啥大毛病?”一连串的发问,让谢建凤医生想到“春天里的疲劳症”。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 ,睡不醒的“春三月”。

    春天,受访单位供图

    谢建凤医生介绍,从冬入春气温逐渐升高,人身体的毛细血管开始舒张,内脏的血液分流到体表毛细血管,这就导致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减少,大脑的供氧量相应不足,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降低,让人们觉得疲乏困倦。

    值得注意的是,春困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气候变化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如果气血不足,人体更加容易出现春困的症状。谢建凤主治中医师告诉大家:人体内阳气跟不上自然界阳气的升发,人体暂时失调。加之春天责之于“湿”,春天里雨水量多,空气则湿度大,受到外湿的影响,人体湿邪易困脾,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气血得不到生化,也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同时,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则导致气的升降运动失常。

    困倦的猫,受访单位供图

    当然,春困也有真假之分,如果出现这些早期信号,我们也要当心这六大疾病的到来。

    第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全身机能下降,人容易陷入持续的倦态和乏力状态,这时候要立即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检查甲状腺来排除甲减。

    第二,贫血。贫血会出现乏力、头晕气短等表现,应该去医院通过血检来排除。

    第三,糖尿病。血糖过高不能有效转化为能量,造成身体虚弱,建议通过及时就医分辨。

    第四,肝脏出现问题时也会疲劳犯困,同时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食物、腹胀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肝炎病毒、肝功、肝脏b超等检查以排除肝脏疾病。

    第五,血液黏稠度高。血液黏稠度比较高会影响人体的毛细血管,进而导致血液无法正常运输到大脑,大脑可能缺血缺氧引起头晕、眼花、频繁打哈欠等。

    第六,低血压。人体出现低血压的状态也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出现头晕、失水等症状,建议容易低血压的人群要经常监测及时就医。

    总之,春困并不是简单的季节性疲劳,有可能存在不健康的问题。当我们出现不明原因疲劳时,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未病先防。

    如何做到起居有序,解“困”有方?谢医师根据中医治未病理念给出几大建议。

    一、适当运动,增加身体的活力。举目远眺,适当走动或者伸个懒腰都是唤醒身体的好办法。跳操、打太极拳、做瑜伽等可以改善生理机能,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提高大脑供氧量。注意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容易耗伤阳气。

    二、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早睡早起,逐渐适应春天阳气的生发。

    受访单位供图

    三、适量饮用绿茶或花茶,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春困。遵照《黄帝内经》里“春夏养阳”的原则,应多吃辛甘发散、温补阳气的食物,比如蒜、香菜、葱白等;同时饮食宜清淡,少食寒凉和肥甘厚味之品,以免伤脾。

    四、通风换气,让新鲜空气流通。在窗口放一些如丁香、厚朴、苍术、薄荷等芳香化湿药物来抗疲劳、提神醒脑。孕妇和身体极度虚弱的人慎用。

    五、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简单布置一下自己的居住环境或者办公区域,购置一些色彩艳丽富有生机的花草,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保持愉快的心情,心胸宽阔,精力充沛。

    谢医师分享3个穴位按摩,让脾阳生发。“首先是叩击百会穴,头顶百会提升身体的阳气,让所有的经络气血阳气涌到头顶,每次拍打1-到3分钟;然后按摩太阳穴,可以达到清肝明目提脑醒神的作用,按揉1到3分钟,以局部发热或带酸胀感为佳;最后拍打大包穴,可以减少脾湿,拍打1到3分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