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般攻击数小时后,伊朗突然宣布“结束”,悬着的心可以轻轻放下了?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4日,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伊朗对以色列的袭击可以被视为已“结束”。
4月13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拍摄的以色列国防部建筑。图源新华社
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表示此次伊朗军事行动是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关于合法防卫的规定发起的。如果以色列再犯“错误”,伊朗的反应将会更加严厉。代表团还警告美国不要卷入冲突。
作为巴以冲突外溢效应的延续,伊朗和以色列之间已“来往”数回,虽偶尔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但整体尚处于可控。此次涌现的“结束”信号,真的会让“以伊对决”就此翻篇吗?
几番“互挽颜面”的交锋
据中新网援引《以色列时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4日,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发表声明称,“大量”以色列战斗机已在空中准备反击伊朗的袭击。该报道还称,第12频道援引一名以色列高级官员的话说,以色列将对伊朗的袭击做出“先前所未有的回应”。
“以色列所谓要做出强有力反击的回应,更多的是一种宣示,我认为其真正对伊朗采取强实质性反击的概率并不高。”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研究员李兴刚表示。
4月1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人们聚集在袭击现场。图源新华社
此前,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附近的一栋建筑遭以色列空袭,伊朗此次的袭击可以看做是一种“报复”。“提前公开宣示将发起袭击,伊朗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大使馆被炸,我需要挽回丧失的颜面。”李兴刚分析,伊朗方面并不想把冲突升级到无法掌控的战争局面,对以色列的报复更多是象征性的,“这一点以色列也很清楚。”
再往前追溯,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警告”。李兴刚表示,以色列之所以袭击大使馆,也是因为考虑到,在其对加沙采取军事行动的过程中,伊朗频频利用地区盟友进行多战线的反以斗争。“这种钝刀慢剐的方式,很消耗精力,因此以色列也想警告一下伊朗。”
“所以总的来说,我认为这种‘前所未有的回应’更多只是一种说给以色列国内公众、国际社会听的宣示。”李兴刚认为。
内外数波声浪,以方反击并不“轻松”
不过归根结底,国际局势并非“小孩过家家”,“互挽颜面”的表象下,是出于对国内外实际情况的考量。
3月31日晚,约10万人聚集在西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大楼外,要求总理内塔尼亚胡下台,提前举行大选,并敦促以色列政府尽快就加沙被扣押人员的释放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协议。
4月7日,以色列被扣押人员家属和相关团体再度组织大规模集会。图源央视新闻
“从以色列目前内外环境来看,并不支持其对伊朗采取大规模军事报复。”李兴刚认为,加沙问题尚未解决,人质还没有全部带回,人质家属强烈敦促内塔尼亚胡政府与哈马斯谈判,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开辟对伊朗战线不符合以色列的需求。
此外,以色列当前国内的舆论意见也处于割裂状态。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分析,左翼认为,应该停止战争,恢复和平,延续战争只是内塔尼亚胡的执政需要;右翼则认为内塔尼亚胡做得太“糟糕”了,要求其下台。“各派各持己见,政治分歧加剧。”
再将目光投向国外,也并不存在支持以色列发起猛烈反击的力量。据以色列媒体当地时间14日消息,拜登在与内塔尼亚胡的通话中表示,美国将反对以色列对伊朗的任何反击,并且不会参与其中。
4月14日凌晨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上空拍摄的以色列防空系统启动拦截的画面。图源新华社
“当前美国的态度其实很明确,不愿意进一步卷入到这一冲突之中。”王晋表示,如果后续以色列局势面临进一步危机,尤其是在伊拉克或叙利亚的美军基地受到攻击,不排除美国发动反制的可能。“但从当下情形来看,美国应该会‘置身事外’。”
其实,在伊朗对以色列发起袭击之前,美国就一直在“游说”相关国家,请多个国家外长运用自身影响力,来说服伊朗不要攻击以色列。称“局势恶化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呼吁各国敦促伊朗不要使局势升级。
“可以这么说,美国愿意为以色列的安全兜底,但是不希望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升级。”李兴刚表示。
“你来我往”或将持续,但局势整体可控
虽军事活动大规模升级的概率不大,但冲突对抗仍在持续。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14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发表视频讲话表示,以色列已成功阻止了伊朗的第一轮大规模袭击。同时,他警告说,对抗仍未结束,“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注意以色列国防军后方司令部的指示,为各种情况做好准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位于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国防部召开战时内阁会议。图源新华社
针对此轮“以伊对决”,王晋表示,以色列是否会强烈反击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伊朗的此次袭击会不会给以色列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从当前情况来判断,以色列后续发起激烈反制措施的可能性较低。
“当下,伊朗已经表示不会再进一步升级,美国也没有意愿进一步介入战争之中,以色列,所以整体局势还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王晋说。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会不会真的“结束”,还要考虑两个不确定因素。一个是以色列会不会有更大的人员伤亡,另一个就是周边民兵组织会不会进一步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攻击,或者说,伊朗能不能有效控制住,与其关系紧密的伊拉克民兵组织、黎巴嫩真主党、胡塞武装等反以盟友。“这也是决定局势未来走向的一个重要变量。”
“总体来看,两国之间不太可能直接进行大规模军事对抗,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冲突还是可控和有限的。”李兴刚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