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弯、陡坡处处见,夜访骑行人最爱的龙井山,执勤交警有多忙碌

潮新闻 记者 杨云寒2024-04-13 01:59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上春山的方式有很多种,最近,骑行很火热。

近期,潮新闻推出的“春天新消费观察”就注意到了骑行。龙井山头“长”满了骑行人,这个春天你骑车了吗?骑行是最近几年火起来的一项运动,年轻人们骑着单车在山上、江河湖边、城市中心穿梭,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释放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越来越火的骑行,也衍生出了一些道路安全的讨论。4月11日,杭州交警发布了一则关于骑行的安全提醒,以及近期为了确保大家骑行推出的安全举措。

骑行到底有多火热?杭州交警推出的骑行安全举措有多重要?4月12日晚,潮新闻记者跟随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景区大队虎跑中队的交警,上了一趟龙井山。

急弯、陡坡,路况复杂的“杭州秋名山”

夜巡交警们最担心的是……

龙井山,在车友圈中,有着“杭州秋名山”的名号。短短两三公里的山道,有急弯、陡坡等路况,对于骑行者们有挑战,也很刺激。

刚过晚上7点,潮新闻记者坐上了虎跑交警中队的警车,跟着副中队长倪茂青出发夜巡了。“昨天下雨了,山上的路还是有些湿滑的。”倪茂青说,雨后的龙井山山道路并不好走,就连汽车的车速都要放缓的。


夜访龙井山。杨云寒/摄

通往山顶的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机非混合道路,从五老峰隧道北口到半山腰的龙井村,一两公里的上山路,沿途接连有20多个急弯。

倪茂青一边开着车,一边说着路面的情况:“你看这些弯道,弯度小于90°,路面又陡,今天路面湿滑,所以你看他们的骑行速度都不快……”

龙井山上骑行的人。杨云寒/摄

每通过一处弯道前,记者就可以看到路旁的指示牌设有非机动车推行标志。倪茂青说,之所以设置这些标志,也是避免骑行时发生溜坡,或因为下坡速度太快,导致意外发生。“在每一个连续陡坡、急转弯等相对危险的路段,我们都会设置。”

骑行过程中,会有哪些意外?

答案是有很多,可能是侧翻、滑倒引发的单方事故,也可能是骑手与骑手相撞、骑手与机动车相撞的双方事故。总之这些事故时有发生,危险性也不小。“我们最怕的是发生在环山道路上的骑行事故,因为可能有坠崖的危险。”

交谈中,警车驶过龙井村,在一处急转弯的长上坡前缓慢减速。倪茂青指了指前方的上坡,告诉记者,前两天这里刚刚发生一起事故,“一名骑友下坡时,车速太快,刹车来不及,撞上了正在右转弯的机动车……”骑手不仅受了伤,还负了全责。

同行的辅警老梁也说,平时在路上巡逻时遇上骑车人车速过快,虎跑中队的民辅警会停下车,用扩音喇叭喊话提醒。

“夜晚的龙井山,是我们夜巡的重点,一方面是提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万一有骑友遇到意外,我们能够及时处置。”倪茂青说。

抓住每一个宣传骑行安全的机会

坡顶的休息处,交警们最忙

翁家山坡顶一带,是骑友们约定俗成的休息区。从山脚一路骑行到坡顶,大多数骑友都已气喘吁吁。短暂休息,喝点水后,他们就会继续沿着山路下坡而去。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下山的路,车速不太好控制,容易发生意外。”倪茂青和同事们,习惯在这一带对来往的骑友们进行安全宣传。

交警进行安全宣传。杨云寒/摄

“你们是组团来的吗?”倪茂青把警车停在路边,快步走上前,和一群骑友打起来招呼,随后开始一顿交通安全知识的“输出”:“车速慢一点,特别下坡的时候,一定要慢,控制在20码,千万千万不能超过40码……”

几名骑友喝了几口水,上车继续骑行。他们前脚刚走,又有几名中学生骑着车来到坡顶。倪茂清再次开启“劝导模式”。

“这个点,人还不算多。”他说,人少一方面是天气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还没到骑行高峰期,“这几天的高峰一般是晚上8点左右,如果天再热一点,要延迟到10点以后,最多的时候能有个两三百人。”

不出倪茂青的预料,晚上8点多,到坡顶短暂停留休息的骑友越来越多。

景区交警供图。

“你这个锁鞋,不建议你再穿了。”倪茂青与几位骑友聊了几句,突然盯住其中一位姑娘的鞋子。姑娘的鞋底有个扣子一样的东西,刚好能卡在自行车的踏板上。

“为什么不能穿?”姑娘有些意外。她一旁的骑友也帮忙“解围”:穿这种鞋子爬坡可以省力一点。

“这种鞋子很危险,一旦车子发生事故,容易把脚卡住,不容易脱身。而且你们骑行是为了健身,就不要想着省力了。”

这边刚把姑娘说通,那边他又看见一个小伙骑车戴着耳机,又不忘转头叮嘱几句。

下一秒他又跑去给另外一位骑友科普骑车不能超速的原因。

“这些提醒都是我们从很多事故中总结出的经验,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倪茂青说,他总认为,自己多说几句,骑友们能多听进去几句,风险隐患就能少一些。

交警设置的景区骑行群

成了骑友上龙井山的必加群

除了现场提醒外,虎跑交警中队将互联网思维用在了骑行安全宣传中。

“我们组建了景区骑行群,经过骑友个人同意,我们会将他们拉入群中。”潮新闻记者看到,这个骑行群里有骑友百余人。

记者注意到,现场提醒后,倪茂青和老梁也会邀请这些骑行爱好者加入景区骑行群。

景区交警供图

在来的路上,倪茂青也和记者聊起过这个微信群。他说这也是景区交警一个重要的宣传阵地,定期在群里发送自行车安全事故的警示。

“我们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安全提醒,将近期发生的事故和天气情况有针对性地告诉大家,提醒他们注意。”除了安全提醒之外,交警也会在群里随时接到骑友有关交通安全的问题。

那么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需要注意什么呢?

倪茂青告诉潮新闻记者,无论在什么地方骑行,首先要检查装备,特别是刹车,必须确保刹车完好才能上路,同时一定要戴好头盔,装备好护目镜、护膝、护肘。“夜晚能见度低还要带上反光条,能让过往车辆更容易看到你;骑行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能戴耳机听音乐,否则也会影响对外界的判断。”

在骑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也是蛮多的。比如遇到陡坡,无论上坡还是下坡都要尽量下车推行;结伴骑行尽量不要并行;途经混合车道时,尽可能靠右行驶,等等。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控制车速。“十次事故九次是因为快,骑车放飞自我固然舒畅,但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倪茂青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