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隔代亲子美育启蒙:阳台上的植物涂鸦课

    潮新闻 嘉仁2024-04-11 04:08全网传播量3685
    00:00
    00:00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美育启蒙的地方。我们在隔代养育外孙女的经历里,尝试着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观察日记:葫芦会爬藤,爬上墙壁2米以上,长势喜人,画的右下角,楚楚说是一只小鸟。

    四年前,外孙女楚楚正在上幼儿园。我们引导她每天去关注阳台上花盆的变化,感受泥土里的植物生长的味道,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从一开始把小小的菜苗植入泥土,到施肥、浇水、除草、开花、挂果、采摘,她用稚嫩的小手,画下这一天的发现或是这一次的惊喜。最终这些画面成了好玩的涂鸦。

    茄子开出第一朵花、番茄第一颗果实变红了、葫芦长出了第一根“胡须”,花盆里植物生长的许多个“第一”,在楚楚的植物涂鸦中,都有童趣盎然的记录。

    观察日记:用稻草人驱赶来阳台吃番茄的小鸟。

    6月1日,楚楚完成了第42张“植物成长观察图”。画册上的葫芦开出了五朵鲜花,色彩浓烈,形状有点离谱。其实,葫芦只有在夜间或阳光微弱的傍晚和清晨开花,民间因此称其为“夜开花”。这张涂鸦画面夸张的“葫芦开花图”,是她晚上观察所见,第二天凭感觉画下来的。

    2020年初春时节,简陋的阳台上新植下了五六个品种的蔬菜苗。原本打算是让因为新冠疫情宅家的楚楚闲时玩耍,而用画笔记录,则是受到壹颗幼儿园老师指导的启发。老师说的话颇有道理,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

    观察日记:采摘并吃番茄。

    出乎意料,从三月初起,楚楚画下第一笔,从此便停不下来。植物画画,成了在家的“日常功课”。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植物生长,这个世界就是五彩斑斓的。这也许是孩子坚持几个月时间画植物的原动力。

    涂鸦是孩子对植物生长记忆的一种抽象表达,稚嫩天真。画面里的葫芦,长出了又浓又密的须须,酷似胡子。这是因为楚楚第一次看到葫芦长出须须的样子,很好奇,说,葫芦长胡子了,彩笔下的葫芦就长了很多“胡子”。茄子的花蔫了,没有结出果实,让楚楚的期待落空,她有些失望。画中的茄子与第一次画时并无太大区别,但有一点明显不同,茄子画成流泪的了,而且花朵也是伤心难过的神情。番茄成熟了,色彩鲜艳,圆滚滚、红彤彤,楚楚看了非常喜欢,她给第一颗变红的番茄取了名字,叫“小胖番茄”。画面上的番茄又大又红,明显的夸张画法,折射出的是她终于等到收获果实的喜悦心情。

    观察日记:辣椒开花并有了小辣椒。

    这几十张植物画画,不合比例,不像实物,在大人的眼里都是“信手涂鸦”,缺乏艺术感。但这些并不符合大人审美观点的画面,或许就是孩子想象力的表现。在楚楚的画中,植物叶子有的横着长的,植物枝叶是弯曲变形的。有的画面上,云朵是红色的、有时是绿色的。我们问她,为什么这些植物画成这个样子?她说,这样画漂亮、好看。

    植物观察与植物画画,许多时候是互动的。画画是观察的记忆表达,观察是学习的思考过程。有段时间。一株高大的番茄开花,过了不久凋谢了,花瓣飘落到泥土里。楚楚听说这是小鸟飞来觅食“捣乱”所引起的,她突发奇想,要扎个稻草人驱赶小鸟,保护番茄。于是,画面上的稻草人居于中央,成为画中主题。

    画画锻炼儿童的细心与专注力,其过程,都是一次对植物新的感知。从挖土、播种、浇水、除草、施肥、采摘,每一个阶段,涂鸦里都有记录。美术老师谭涛认为,这种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表达,是如此的美好。可以给家庭教育许多启迪。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徐帆老师评语:这是让人感动的艺术作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个绘画发展时期。这些植物涂鸦大部分作品处于意向期。小作者楚楚把绘画当作是一种与世界的对话,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思考到的通过意向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亲子交流方法,记录了孩子的审美和观察及想象的一个个脚印。

    植物成长画画,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对植物生长认知拓展,让孩子有了获取新知的快感。

    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涂鸦,在不经意间,告诉了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儿童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保护他们的童真尤为重要。幼儿学画要符合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学画主要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加强记忆力。幼儿的家庭美育,天地广阔。用心去创设教育场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孩子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最终都将开花结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俊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