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聚麟湖,海归博士后让科技成果“转”起来

潮新闻 通讯员 陶慧琳 李耀 范瑶2024-04-09 22:03全网传播量881
00:00
00:00

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主力军,也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不断推动美丽城镇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走近扎根在油车港镇的青英人才,聆听独属于他们的青春诗话。

初见孙腾骞,他戴着眼镜,背着大公文包,从北理工校园的一头大步走来,这位科研青年眼神明亮坚定,不过身上却颇有些风尘仆仆,原来,这位研究室里的大牛刚“出差”回来——

“这两天刚从外地回来,前两个月一直忙着全国各地跑,根据我们的研究来对接不同企业的需求,收获不错,有很多意向合作!”孙腾骞一边快步走入实验室一边介绍,“你看,这里是学校研究团队和学生做研究的地方,仪器设备都比较新。”

宽敞明亮的实验室里,遍布现代化的设备,学生们正在埋头做研究,感受着学习和科研的无限可能。

孙腾骞是北京理工大学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嘉兴)光电感测与智能成像团队引进的学术人才,深耕光学显微成像研究领域,包括定量光学成像、光学检测等内容。

“回国更有归属感!”

老家河南商丘的孙腾骞,从小就拥有学霸级履历,科研之路更是“含金量”满满。

2007年毕业于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孙腾骞同年考入了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11年本科毕业后,同年被保送南开大学物理学院,硕博连读。2016年6月博士毕业,同年7月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索尔克研究所邀请,赴美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工作。

“在美国我主要在索尔克研究所和UCSD做博士后研究。博士后读完后,就想着回国了。”2021年结束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后,孙腾骞选择回国继续科研事业。

他坦言,自己学了一些本领,却不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事,感觉不踏实。于是,他开始关注祖国的发展,了解到国内科研条件的改善,未来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2019年,第一届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暨国际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百岁生日庆祝活动(ICBME 2019)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图为孙腾骞与冯老合影

回国后,孙腾骞先后在南京和杭州之江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并认定为2022年国家高层次人才,2024年他选择来到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嘉兴)进行他未来的事业。

“这里产业基础好、发展快,我的专业研究大有用武之地。”孙腾骞对此满怀期待。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

每一步都不容易”

“我是个做技术的人,想为祖国的产业发展作些贡献,这需要大量的环境、平台、资源、政策支持。回国后,我深深感受到平台支撑的重要性。”孙腾骞感慨。

秀美可亲的城市环境让他对嘉兴的初印象非常好。油车港镇对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视和投入,更让他找到个人特长和地方发展的“结合点”。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的每一步都非常不容易,这不是埋头做实验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还要不断向外跑,了解不同企业的特性和需求,促成技术实现产业转化。”

孙腾骞说,国内使用的光学检测仪器、高端精密仪器很多都依赖进口,价格高昂,后期维护不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研究落到实处,为企业量身定制低成本高效用的产品,让实验室的前沿技术成果更广泛地适应产业化需求。

当然,这样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进行。孙腾骞介绍,从在美国时开始,到回国的这些年,他积极准备,目前包括他在内已形成了一个8人小团队,其中4人有博士学位,另外4位研究生都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各自的特长分别覆盖了系统开发、光学设计、算法软件、硬件电子、市场及供应链等多个领域。

“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能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需要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团结在一起做事情,1+1>2,人多力量大。回国这三年里能形成这样一支团队,也是我非常幸运的事情。”孙腾骞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孙腾骞表示,“嘉兴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这个平台在人才引育、技术创新和科技服务、企业孵化等功能上,有非常好的成功经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十分给力。这能够让我们专心致志深耕自己的科研领域,才能做好这个事情。”

北理工长三角研究院(嘉兴)是秀洲区首家获批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直以来,都发挥着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等方面的优势,为油车港镇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围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聚焦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当前的油车港镇正给孙腾骞这样的青年人才们搭建起一个广阔的舞台。天鹅湖未来科学城、秀水新城科技产业园……一个个科创平台的建立,也不断增强着小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