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海宁市:共建共治共享 平安潮涌20年

    潮新闻 通讯员 张薪薪 嘉兴政法融媒体中心 彭佳敏2024-04-07 07:18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海宁,自古便有“海洪宁静”的寓意,钱塘江奔涌向海,见证了每一位海宁人对“平安海宁”的执着追求。

    2023年,海宁夺取“一星平安金鼎”,“西山样板”、“慧眼智治”、“四共四筹”、路口标准化建设、“一窗通拍、全域应用”……一个个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弄潮不停歇,击浪挺潮头”,一浪高过一浪的平安潮正在海宁层层涌起。

    散是满天星 基层基础全面夯实

    20年前,西山社区屡登海宁市治理黑榜。这个位于老城区火车站区域和皮革城商圈的社区,有8个老旧小区、逾万居民,以老年人和新居民为主,人员杂、脏乱差,矛盾纠纷、偷盗案件频发。

    怎么办?“我们的想法是集民间的力量,搭建自治互动的平台,居民需求什么,就培育什么。”西山社区党委书记金美凤说。2004年,西山社区成立全省首个新居民管理服务中心——温馨港湾服务中心及其党支部,尝试让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2008年,作为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的西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目前,西山社区孵化培育社会组织43家,其中包括海宁市最大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爱心联盟”,已有153个成员单位和2.1万名志愿者,辐射全市,一呼百应。

    20年来,西山社区探索建立“有呼必应的诉求协调机制、一呼百应的动员参与机制、未呼先应的主动服务机制”,形成“以社会组织带动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实践新路径。近两年,西山社区信访总量同比下降57.13%,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52%,“西山样板”获评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入驻“枫桥经验”陈列馆。

    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西山社区是海宁平安基层基础提升的一个缩影。2020年,海宁市聚焦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抓基层、强基础,防发案、化矛盾,深入打造无讼、无访、无案、无骗、无毒的“五无”村社,绝大多数矛盾纠纷、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刑事案件、诈骗案件、民商事诉讼等得到有效压降。

    为保障和鼓励村社争创“五无”,海宁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600万元,作为“五无”村(社区)创建的先进单位工作经费、奖励经费,截至目前已发放4217万元。2020年以来,连续3年获评“五无”的村(社区)有13个,全市共颁发平安善治银鼎6个、铜鼎16个、善治鼎38个。海宁平安基层基础群星闪耀,涌现出了周王庙博儒桥“四共四筹”、盐官桃园“每人一把礼堂钥匙”、硖石南关厢“志愿商铺联盟”、马桥丰收协商议事等一批基层平安建设先进经验。

    聚是一团火 平安共建凝心聚力

    “派出所经常来作反诈宣传的,我有数的,这情况一看就觉得有问题,所以这边拖延时间、那边去报警。”日前,海宁马桥街道理发师费杰机智劝阻顾客被骗的视频被热传,马桥派出所联合街道反诈办授予其“反诈先锋”称号。2023年,海宁持续推进反诈人民战争,深化十大“无诈”系列创建,捣毁电诈团伙28个、刑事打击290人,追赃2200余万,电诈发案、损失分别同比下降11.68%和29.92%。

    平安是百姓的安居之本和乐业之基。海宁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聚焦治安、生产、消防、交通、食药、生态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生产安全整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等十大专项行动,以及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交通、平安工地、平安金融等十大系统创建,压实镇街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全面排查问题隐患、集中破解难点堵点,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万人成讼率、电诈案件数、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反映平安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均实现下降目标,让“平安”真实可见可感。

    “上午反映,当晚解决,‘平安驿站’办事效率真高!”近日,黄湾镇金牛社区“平安驿站”高效处理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受到了辖区企业负责人的点赞。2023年,海宁推动“系统平安创建”向“系列枫桥式基层单元创建”拓展,推广“枫桥式企业”“枫桥式工地”“枫桥式园区”等“系列枫桥式基本单元”创建和“千企百村 平安共建”行动,以企业自我管理、自主治理为核心,以“一村联多企”的模式建立村企平安共建联盟,打造了集治安巡防、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宣传教育、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安驿站”。驿站联动驻企警务专员、专职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社会组织、群众社团等力量入驻,深入企业“把脉问诊”,就近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和诉求,推动实现“小事企业,大事园区,矛盾不上交”。

    此外,“平安驿站”还组建志愿巡逻队、安全生产联盟等,每月15日“平安共建日”,村企平安共建联盟以轮值互查等形式,共同开展安全排查、治安巡防、平安宣传等活动,激发了企业职工、村社居民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2023年,海宁全市涉企劳资纠纷受理量同比下降19.8%、全市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8.2%。

    建设平安靠人民,平安成果惠人民,如今,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潮城平安建设中。在“平安海宁”吉祥物安安、宁宁的陪伴下,在《平安海宁之歌》的歌声里,“人人参与平安海宁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省平安三率调查中,海宁的平安建设参与率达到93.65%,居嘉兴前列。

    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赋能锦上添花

    “警察同志,能帮忙找找我母亲吗?”日前,袁花镇的传统民俗集市吸引了15万人来此“轧太平”,现场人头攒动,刘先生和母亲走散了。民警指导他在“浙里办”APP中的“慧眼智治”应用特殊人群查找栏目中填写了其母亲的相关信息并上传正面照片。不到30分钟,民警就通知刘先生到指定地点接人。“这么快就找到了!”刘先生很惊喜。“因为我们有双‘慧眼’啊。”民警笑着说。

    2018年,海宁设立全省首个“视频办”,推进公共视频监控建设一体化改革。2021年,“公共视频全量一体智慧应用”(慧眼智治)正式上线。海宁通过“慧眼智治”实践,用数字和代码打通看不见的障碍,破解了公共视频监控在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感知不充分、服务不集成、监管不闭环”等痛点堵点,实现公共视频监控前端点位总览、一图展示、一键调用、一键共享。“快处交通拥堵、非法入侵等情况,多部门协同处置率100%,校内外警情下降36%”“寻人时长从平均12小时提升至最快30分钟找到”“邮政从业车辆违法率下降42.8%,快递丢失率下降50%”……一串串鲜活的数字体现了“慧眼智治”应用对平安建设的强大助力,该应用改革项目也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

    “潮水马上要到达占鳌塔,请游客不要拥挤……”海宁潮是天下奇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赏,不同于过去依赖“人工巡查+定点监控”的低效方式,如今安保人员通过无人机巡查叠加钱塘江沿岸视频监控,空地协同,自动甄别危险区域闯入、跌落、涨潮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喊话劝导,并唤醒附近机库无人机,按需挂载救生圈等装备救援。

    迭代升级,无人机强势加盟。2022年,海宁建立全省首个政务航空体系,完善空域感知,进一步丰富“慧眼智治”全量立体化信息,实现“海陆空”全方位守护 。

    当前,“慧眼智治”应用已建成文明创建、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公共服务等7大二级驾驶舱22个子场景应用,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政务无人机”子场景有效整合全市无人机、“飞手”、专网基站等资源,已累计执行救援等任务618次,节约财政资金1.73亿元。


    相关专题
    潮起之江·平安浙江建设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