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线问题是城乡建设发展中的顽疴痼疾,点多、面广、难整。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战,整治工作难以形成合力、系统推进。为更好地破解“空中蜘蛛网”难题,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切实提升城乡整体风貌,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建德市积极响应省市号召,以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杆线整治序化,通过“三步走”,努力推动农村杆线整治工作实现闭环管理。
一、整体谋划、摸清底数,系统实施杆线整治。为扎实推动农村杆线整治提升,破解“空中蜘蛛网”乱象,出台《建德市农村杆线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一是明确工作要求。以“拔废杆、修危杆、去废线、整乱线”为标准,针对美丽田园、美丽公路、美丽村庄等不同区域,在全市范围内分类开展杆线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美丽乡村杆线序化、整洁美观的目标。二是明确保障机制。由市风貌办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乡镇(街道)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动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对接,注重与其他乡村治理工作的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确保质量和进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会商做好“杆乱竖、线乱拉”的检查、执法、处罚等事宜,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农村杆线整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建德市各乡镇(街道)废杆拔除计划表》和《建德市乡镇(街道)杆线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表》,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成效清单“三张清单”,明确整治时间节点并将杆线整治工作纳入城乡风貌专项考核。
二、规范标准、强化指导,科学制定方案策略。制定《建德市农村杆线整治提升技术导则》,指导全市农村杆线规范整治工作。一是规范整治原则。遵循“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方案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杆线整治,充分考虑当地地理位置、气象等条件,采取符合质量、安全规范的实施策略。二是规范整治措施。提出并杆、上改下、杆线序化、箱体美化、入户线梳理等5种整治方式,阐明各整治方式的适用范围、整治内容和优缺点分析,便于科学合理采用。三是规范整治要求。结合各类通信线路工程标准,总结提炼各类整治方式的强制性要求和整治规范,促使和推进杆线规范化、标准化整治。
三、因地制宜、治旧控新,努力实现全周期管理。为杜绝边整边乱、整后复乱的情况出现,通过制定下发《建德市农村杆线整治提升长效管理办法》,实现杆线长效、常态管控。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各乡镇(街道)协同各杆线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农村杆线巡查工作,核查杆线架竖实际情况,及时处置不规范建设行为。同时实行新建杆线审批备案制度,新建杆线建设活动须经属地乡镇(街道)同意后方可实施。二是强化过程监管。强化施工管理,从事杆线建设施工的单位或个人,应具备工程相应建筑施工资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行业自律,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内容,同时做好规范搭挂管理和安全管理。三是强化长效管理。各杆线单位建立日常巡查与维护制度,规范使用管理杆线,保持杆线完好、安全,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各乡镇(街道)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建立违规建设处罚机制,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着重查处违规架设、胡乱附挂、私拉乱接和影响乡容镇貌、城镇秩序的行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