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本期嘉宾是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3月31日,蔡志忠文化馆在杭州余杭百丈镇溪口村揭幕。群山涌翠,竹海茫茫间,百丈溪口村的又添一个“文艺范”的生力军。
见到蔡志忠时,他依旧一身标志性穿着:灰色礼帽、白衬衫、卡其裤子和一头披肩长发。在谈到为什么把文化馆落户乡村时,也依旧像个老顽童一般,喜欢用一个个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选择这里,首先当然因为这里政府诚意的邀请。其次我从小生活在台湾的乡村,我知道乡村人民的淳朴,将文化带回到乡村,会有更美好的生命。”
详情点击>>
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
建设乡村博物馆,是浙江深化“千万工程”的又一新的举动和成果。
听到蔡志忠文化馆落户余杭百丈镇溪口村的消息,眼前仿佛浮现出绿水青山间一道亮丽的文化地标。此前,溪口村已引进和建设了农历、传梭等几个乡村博物馆,还建有小强读书屋和科普活动场所。一个远离杭州城市中心的偏僻乡村,俨然成了博物馆、文化空间的集聚之地,这是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镇里显然还有更大的想法,他们准备规划建设更多像蔡志忠文化馆这样的文化IP,致力于打造“乡村博物馆第一村”。这几年,我几次去溪口村参加文化和科普活动,也实地考察过已建的几个博物馆和文化场所,了解并和镇村同志及运行者探讨过场所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我认为百丈镇的想法符合实际和发展趋势,颇富远见。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千万工程”,经过持续不懈的探索实践,使之江大地发生了美丽蝶变,趟出了一条发展三农、振兴乡村的光明路子。现在,“千万工程”已经上升为国家的乡村战略部署,浙江如何继续保持先进、引领发展,省里已经作出了部署。基本的路线还是要总结经验、遵循规律,特别要充分尊重和调动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广大农民奔向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创造性。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文化振兴是灵魂,人才振兴是关键。现在许多有条件的乡村,开始重视当地名树、名人、名宅的保护开发,在乡村文化礼堂之后,乡村博物馆的建设热已悄然兴起。百丈镇似乎有更宽的视野,善于利用当地的生态地理环境优势,引进外乡人来建设乡村博物馆和文化空间,以人引文、以文聚人、以人兴业,值得肯定和鼓励。
从实践看,办这件事,文化振兴有需求,富起来的农民也要追求文化生活、品质生活;乡村有空间,现在农村闲置的建筑物不少,需要利用;民间有大量文物、艺术藏品,需要找到保护和展示的空间。所以,百丈镇建设乡村博物馆群是一条有效的思路。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良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地,还有科学巨人沈括心心念念的“梦溪”——我以为就是苕溪,沿着良渚,到径山、到黄湖、鸬鸟,再到百丈,已形成了很有水准和品质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如果有意识有规划地导入各种文化、科技等要素资源,一定会在此地崛起一条可以照见历史、瞻望未来、体验当下的乡村文化大走廊,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
乡村振兴和区域振兴,说到底是人的振兴。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详情请点击:跟评送礼、积分抢兑!《观潮——社长朋友圈的潮新闻》重磅来袭,快来赢取惊喜好礼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