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座城市,跑步是一种好方式。近年来,“跑步热”如旋风一样席卷全国,举办马拉松赛事也成为各大城市的新风尚。
3月31日,2024金华马拉松就将鸣枪起跑,共有来自全球的15000名选手参赛。这是金华市本级的首届全民马拉松赛事,也是我省所有地市级城市马拉松赛事的最后一块拼图。
42.195公里的“金马”,从金华市体育中心出发,串联起湖海塘公园、亚运分村、万佛塔、古子城、三江六岸、中国婺剧院等地标性建筑,全程犹如一幅城市画卷,带选手感受“浙江之心”的美。
但31日这一天,浙江就有7场马拉松同期举办。首届“金马”,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首届“金马”起点金华市体育中心。图片来源:金华发布
一
衡量一场马拉松比赛的“含金量”,赛事等级很重要。
作为资深跑友,金华市马拉松及路跑协会会长邱亦凡介绍,国内马拉松赛事主要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其中A类比赛由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又细分为A1和A2两类。A1类赛事在赛道、计时、裁判、兴奋剂检测等为主要指标的竞赛组织方面,达到世界田联、全国纪录、成绩认证标准。
比如,上周日举行的2024无锡马拉松比赛,就属于A1类赛事。比赛中,中国名将何杰跑出2小时6分57秒的成绩。这个成绩,是被认可的新的全国纪录。
上周的无锡马拉松,名将何杰跑出2小时6分57秒的成绩刷新全国记录。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而B类赛事,指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达到在该赛事的选手之间公平竞赛的基本标准。C类赛事,则指社会力量办赛、300人以上规模的(100人以上规模的越野跑)、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田径协会或马拉松归口管理部门监管的赛事。
把视野再放大些,世界田联有路跑赛事标准评定系统,主要分为四个等级:白金标、金标、精英标牌、标牌。分级背后,是一套非常严格且复杂的体系,主要涉及到赛事组织、赛事规模、运动员水平、赛事奖金、安全保障、医疗服务、计时系统、广告宣传、赛事转播等等。
国内的上海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就属于最高的白金标赛事。一般来说,只有达到国内 A 类要求的赛事,才有资格申请世界田联的等级认证。
首届“金马”仍属于C类赛事。这一方面是因为“金马”是首次举办,另一方面,今年“金马”的办赛筹备周期短,没有完全符合A类赛事的各项标准。
但让所有报名参加“金马”的跑友安心的是,本届“金马”赛事组织、赛事保障都是按照A类赛事办赛标准实施的。
邱亦凡说,对于有经验的跑友来说,他们更加注重赛事的技术认证情况。因此,赛事等级已经成为了跑友们报名和评判赛事的重要标准。“期待‘金马’未来能够晋升为A类比赛,吸引更多高水平选手,打响新的马拉松品牌。”他说。
二
马拉松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其意义和目的广泛而深远,不仅体现在体育竞技层面,还涉及社会文化、经济旅游等多方面。
首届金华马拉松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举办高规格、高品质、高影响力的马拉松,金华可以向全国展示城市形象、文化特色、经济实力和社会风貌,对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
马拉松带来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其他赛事中看看——
2024无锡马拉松总规模为33000人,共吸引了265920名选手报名,创下国内马拉松赛事报名人数的新纪录。其中,全马中签率仅为3.45%。
而在社交平台,“锡马粉”也赚足眼球。业内人士介绍,视觉系统是马拉松比赛的首要组成部分。3月正是樱花绽放的季节,无锡的蠡湖和黿头渚连绵樱花树盛开,远远望去一片粉红色,所以无锡马拉松的视觉主题色就是粉红色,并圈“粉”无数。
无锡马拉松以粉色为主色调。图为选手赛后展示粉色小笼包纪念品。图片来源:无锡发布
厦门马拉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项国内知名赛事厦门马拉松,已连续举办20届,2023年被世界田联授予“全球特别贡献奖”。厦马有个公益特色,突出打造“红绿蓝”三色公益体系:“红”主要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众筹、爱心图书角项目,“绿”主要指厦马爱心林和绿色出行项目,“蓝”主要指减塑降塑。
而首届“金马”也有自己的特色。在视觉设计上,延续了金华承办省运会、亚运会的基调,以JH为设计主干,融合了三江六岸地理特色和赛道沿途地标性建筑,再以奔跑中的跑者形象赋予动感元素,既体现金华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示出现代化发展的特色。
2024金华马拉松Logo
“金马”奖牌
影响力的另一个层面,是城市软实力的展示。比如志愿者,大多来自所在城市的高校,如果没有一定的高校资源作为支撑,是很难完成保障工作的。
本次“金马”的赛事志愿者主要来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他们将在物资发放、赛事接待、竞赛组织、赛道指引等各个岗位提供近3000人次的服务,帮助参赛者安心顺利完成比赛。
而在后勤保障方面,“金马”现场要准备30辆救护车和30个定点医疗站,与赛事招募的急救跑者、高校医疗观察员、第三方救援机构,共同组建包含赛道内外的5级医疗防护体系。
因此,马拉松比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一次全方面检验。
三
这两天,参加“金马”的选手陆续抵达金华,参赛包让他们眼前一亮。除了参赛服、雨衣、号码布等常规物品,以及能量胶和盐丸等补给外,主办方还贴心地准备了金华火腿丝和金华酥饼。
火腿、酥饼,既能为马拉松选手补充能量,又能让他们体验地方特色,还往往带动了地方特产的“出圈”。
“金马”参赛包物资
跑友圈有这样一句话:“在马拉松补给站,你永远都猜不到下一摊是什么特产。”上周举办的兰溪乡村马拉松上,参赛选手在赛道旁品尝兰溪鸡子粿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教师林斌认为,马拉松赛事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育活动,其魅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参与。参赛者们在赛道上挥洒汗水,感受挑战与超越自我的快乐;观众们则通过加油助威,体验运动的激情与活力。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使得马拉松赛事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在马拉松赛事的带动下,文化旅游消费呈现出旺盛的势头。邱亦凡说,一名跑友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跑马,仅食宿消费就在500~800元,这还不算其他文化旅游体育消费。据此测算,金华马拉松仅住宿餐饮方面,就能带来数百万元的获益。
马拉松选手在比赛中。图片来源:金华发布
澎湃新闻主笔沈彬报名参加了此次金华马拉松媒体跑团。“马拉松是大家了解一座城市的流量入口。对我来说,在金华‘跑马’,是我深入认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金华还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先驱邵飘萍的家乡,我更要去看一看了。”
这两天,金华市区各大酒店几乎全部客满。赛事的举办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前来观赛,他们在享受比赛的同时,也会游览风景名胜,品尝特色美食,购买纪念品等,从而拉动了文旅产业的消费。而另一方面,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如赛道建设、公园绿化、体育场馆等,这些都为文化旅游消费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如此看来,举办马拉松已经不仅仅是竞技,更是城市的蜕变和升级。如何让短期的巨大“流量”转变为更丰富的“含金量”,全新的“金马”,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