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从事足浴培训师的小伙因2017年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评为杭州C类人才,拿到了125万购房补贴,一时间引起网友群众点赞喝彩。这感召我们,新时代多元的发展需求呼唤“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胆突破束缚人才选拔的思想机制,推动各类人才在谱写新篇章中各尽其才、竞相奔腾。
不拘于“唯学历论”,多维评价“识”人才。“学而优则仕”,过往的人才选拔首先树起“学历关”,引进硕士、博士、专家、教授等高等学历人才的数量更是成为关键指标。但究其本质,各地注重的并非是那纸学历,而是“文凭”背后反映出来的实干能力。钱学森先生曾在《社会主义人才的系统工程》中说“我们说的人才,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人民之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的有能力的人。”面对更加多元的人才需求,能力与学历之间的“强绑定”关系正在慢慢弱化,技能水平、成果贡献、思想品德等等综合能力的评价因素开始与学历“平分秋色”。因此,在“识才”之路上,要勇敢脱下“只看文凭”的“孔乙己长衫”,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以同样的“慧眼”发现有能力、有能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养劳动人才。
不拘于“单向寻找”,双向奔赴“引”人才。千里马易识,但是难买,人才易识,但是难引。在谋士郭隗给燕昭王讲的寓言故事中,千金只能买一具千里马的马骨,但正是因为“买马骨”的消息传开,这位一掷千金的国王得了一个“喜爱良驹”的好名声,“踏破铁鞋无觅处”获得献上门来的三匹千里马。这种突破常规“单向寻找”的人才招引方式反而能获得“奇效”。1983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普通县城正定县就曾另辟蹊径开展人才招引工作,把新出台的“人才九条”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报纸平台推介发布,引来“双向奔赴”的来访来信人才150人次,具有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46人。人才招引,一招一引,一来一去,除了主动“走出去”主动接触人才,还要打好“影响力”之战,让招引政策更多“飞入人才家”,吸引人才主动“走进来”。
不拘于“生搬硬套”,因地制宜“选”人才。在各地“各显神通”选拔人才中,难免会出现小城市抄大城市的“作业”、欠发达地区抄发达地区“作业”的现象。但是不合脚的新鞋子,虽然会喜欢一阵子,必然隐患重重。有的县城盲目学习北上广深“重金求院士”,引来“金凤凰”,却没有“梧桐树”相配,不仅浪费高端人才资源,还错过真正对地区发展有用的人才。浙江嘉善县巧妙错位竞争,锚定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个主导产业的人才缺口,发布《紧缺人才目录》,针对紧缺人才加大补助力度,“把钱花在刀刃上”。人才选拔政策当“千地千面”,要结合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实际,因地制宜定制引才战略、人才需求方案,实现精准引才、按需引才,坚决杜绝“为引而引、盲目攀比”“比数量不比质量”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