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座商业综合体,带动一片区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杭州的快速发展,市民会发现周边的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而在家门口能够有一座商业综合体,也成为了很多小区居民的期盼。这其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杭州一些商业陷入了“停滞”,有些甚至“停滞”了超十年。周边的居民从望眼欲穿,到无奈,再到安然接受,但从没有消失的是对开业的期待,和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2024年,好消息传来,杭州一批“停滞”的商业迎来了“复苏”。
这两天,潮新闻“民声视野”工作室对杭州多家曾陷入停滞,但都与近期“复苏”的商业综合体进行了集中走访调查。
其中包括,几经流拍、停工超十年的“难兄难弟”——庆春广场和下沙世茂广场。(详情:“停滞”十年、迎来复苏,杭州两大商业体何时亮相?)
也有期待带动周边板块商业活力的社区型商业综合体——华丰时代城和九堡丽丰商业中心。(详情:家门口迟迟不开业的综合体,即将迎来华丽转身)
走访中,不少周边的居民都期待等到这些商业综合体开业后,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便捷,“等到开业,我们一定会多多光顾。”
那么,复苏后的商业综合体,真的会如居民们所期盼的一样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3月27日,潮新闻记者又走进了两家曾经同样遭遇停工,并最终开业的商业项目。
龙湖国芳天街 盛锐/摄
辐射周边商业园区,外卖不少
平时少周末多,客流明显有潮汐
龙湖国芳天街位于九沙大道和睦路交叉口,紧挨着客运中心和阿里体育中心,和地铁1号线、9号线无缝对接。可以说,它现在就是九堡区块的商业标杆。
但是,在2023年4月29日盛大开业之前,它却有另外一个备受九堡人熟知的名字——国芳购物中心或者国芳中心SOHO。
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7月,甘肃国芳工贸与江干八堡社区达成合作签约,宣告国芳购物中心项目落地。当时预计2015年底,国芳购物中心就能投入运营。
但事与愿违,从甘肃而来的国芳,有些“水土不服”,直到2016年10月,国芳百货才启动开工,计划投资12亿元。因为多重原因,到了2020年底,主体施工才进入扫尾阶段。
直到2022年3月,龙湖宣布接手并正式更名为“龙湖杭州国芳天街”,这也才让周边居民等待的心落了下来。
据龙湖官方介绍,杭州国芳天街是龙湖在浙江布局的第9座天街,也是浙江第2座轻资产天街,着力打造区块首个全业态购物中心,提升区域生活消费升级。
龙湖国芳天街 盛锐/摄
3月27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国芳天街的时候,商场刚刚开业没多久,人气不是很旺,很多店家都还在准备着中午档的工作,不过几家奶茶店却显得有些繁忙,时不时有外卖小哥来取单。
“平时一天有个200单左右,到了周末会多个一两倍。”一家知名茶饮品牌的店员表示,店里的订单基本以外卖为主,“顾客基本都是年轻人,记得前段时间推出动漫联名,从上班一直忙到下班,手都做酸了。”
国芳天街分为AB两个馆区,A馆主要是餐饮、服装等共六层,B馆主要是一些生活店铺以及儿童向的娱乐、教培机构共三层。
准备开工前的餐饮店 盛锐/摄
比较下来,A馆的人气会旺于B馆。位于连廊上的一家射箭俱乐部的店员表示,因为A馆离停车区更近,B馆走过来的人会少一些,“地面有条河,要从连廊过,相对不方便。”不过她也提到,因为涉及儿童的业态更多,B馆更多的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
店员介绍自己店里的情况还行,有固定的客源,偶尔也有一些路过感兴趣的临客,“像我自己就是周边园区里做直播的,喜欢射箭来这边兼职的。”聊天中,她也提到,对面的一家售卖儿童用品的店铺,前一段时间腾退了,不知道后续会不会有新的店进来。
新华书店首次引入商场 盛锐/摄
到了饭点,天街里逐渐热闹了起来,一些餐饮店铺里的人也多了起来。
“工作日一般不怎么排队,晚上客流会更多。”一家知名杭州本地餐饮品牌的店员介绍到,因为附近有很多的商业园区,天街又在地铁口,下班后顺带来吃个饭、聚个餐的人还蛮多的,“到了周末会忙一些,尤其是晚餐,经常从5点半忙到7点半。记得最多的一天,排了100多个号子。”
在天街的外围,也能看不少出来遛弯的周边居民,大家都表示,有了这么一家商场方便了许多,“原来这边只有金海城和东城广场,吃的还行、不太能逛,档次也相对低了一些。现在要是有朋友来,到这边吃个饭,也挺好。”
龙湖国芳天街 盛锐/摄
上亿广场生意稍显冷清
但成了居民休闲好去处
百亿投资,三大城市综合体,联动整个城北地区,这是上亿集团当年在杭州的“雄心壮志”。
但随着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这些项目的命运并不顺遂。
崇贤上亿广场、良渚上亿中心、上亿彩虹郡……出现了几度停工、延期交付的问题。包括开业后的商城,招商品牌、客流量等等都不尽人意。
以位于良渚街道的北城上亿广场为例,按规划,定位是城北首家Box-Outlets主题购物广场,引进了众多国际一线奢侈品牌、轻奢品牌、快时尚品牌。
其官方公众号上提到,2016年11月底,开业第一天,人流量达7万,首日业绩销售800万元。
之后,受电商冲击,加之城北更多商业综合体的亮相,社区型商业综合体的境况逐渐变得尴尬。
北城上亿广场 俞倩玮/摄
3月27日,潮新闻记者在北城上亿广场里逛了一圈。看到四楼的餐饮区有些冷清,部分商铺已经易主,一家新发现和音乐歌舞汇正在装修。
二楼三楼的服饰区,单价基本都在百来元,品牌比较小众。在此基础上,还打了3到5折的最大优惠。
北城上亿广场 俞倩玮/摄
“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的。”梦雅菲家纺的老板是一年前搬过来的,售卖一些床上用品,消费群体主要是周围居民。
老板表示,300多平米的面积,租金比以前便宜很多,仅十多万元,入驻条件没有过高门槛。
北城上亿广场 俞倩玮/摄
“堂食的人很少,一下午就几单,主要还是靠线上订单。”一楼茉酸奶的员工说。
几位店员普遍反映,周末和晚间人流量会好一点,附近居民会来商城散步,带小孩在乐园里游玩,或是上商城里的培训班。
不过,对于居民而言,虽然家门口没能看到一线品牌,但是有一家综合性商业体,带来的便捷性不能忽视。
“晚上热闹,好多人在这边跳广场舞,吃小吃。”正在商场里“遛娃”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已经在附近居住了六七年,基本上每天都要来上亿广场,有时候在负一层的超市里采购,有时候淘点性价比高的商品。
对于上亿广场的近况,张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不一定所有的商城都要定位高端,也不经常买,主要还是得方便老百姓,家门口得有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综合体。”
北城上亿广场 俞倩玮/摄
90后宝妈李女士同样是上亿广场的常客。她住在距离这里2.4公里左右的运河之星小区。
“虽然附近的城北万象城开了,也会去,但是那里吃一顿,普遍要花个二三百元,不是天天都能消费得起。”李女士发现附近外卖商家,大多位于崇贤上亿广场和北城上亿广场,送餐速度普遍在40分钟左右,价格实惠,十分方便。
“希望这里能一直开下去,给居民一片休闲的天地。”如今,杭州高端商业越来越多,许多年代老一点的商业体逐渐倒下。
但相比于随处可见的“复制型”高端定位,也许,社区型商业更应该将目光放在更多“接地气”的商业模式上,推出适合家庭参与的活动,持续激活消费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