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南通发布”微信公众号
3月26日,江苏省南通市发布《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要求全市范围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冥币纸钱、纸扎实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这一通告引来不小的争议。
南通的这份禁止令针对的是生产流通环节,但如果市场上没得卖了,事实上也等同于极大地限制了居民的购买行为。殡葬业和祭祀活动中的确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和现象,比如在公共区域摆放纸牛、纸马,搭设灵棚,吹打念经等;在道路、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区域焚烧纸牛、纸马、冥币等物品或者花圈、花篮等丧葬用品的。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攀比之风,墓穴要大,纸人要扎得多,冥币纸钱要厚。这些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很不安全,每年因为不文明祭奠,引发火灾的事也屡屡发生。
文明殡葬、文明祭祀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对不文明行为展开整治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整治陋习不能只靠倡导呼吁,辅以一定的行政手段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不止南通,很多地方都推出了限制性规定,提出了“倡导文明祭祀新风,打造绿色无烟墓区”的口号。
但也要看到,就整体而言,不文明现象仍然是少数。大多数人只是象征性地买点冥币纸线,不存在攀比之心,谈不上什么浪费。
一些传统习俗已经成为节日文化的一部分,不能简单地跟迷信画等号。拿纸线为例,算不算迷信行为?表面上看是的,纸钱源于神鬼之说,但其实延续到现在,很多人是通过这些仪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悼。这跟迷信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大家的心里,希望有一处空间可以安放亲人的灵魂,可以安放自己与亲人的美好回忆,这与其说是迷信不如说是一种寄托。特别在农村地区,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更深一点,气氛也更浓烈一点,但若说是迷信,很难服众。
当然,这个仪式的确可以用别的方式取代,祭祀也可以采用更符合现代文明理念的方式,一束鲜花也能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前的习俗就是迷信、就是糟粕、就是陋习,也不意味着从传统到全新祭奠方式的转型和演进可以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完成。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其实大量存在类似的现象,它们产生于蒙昧年代,未经现代科学的“炙烤”,但它们却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深扎根在文化传承的血脉之中。如何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尊重传统风俗,保留传统文化,避免一刀切式管理,值得各地政府研究与探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