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从萧山二中“海鸥班”到浙大,班里的同学不只是“周净秋”

    潮新闻 通讯员 欧阳雨轩 韩鸣筝 傅航颖 李俊元 周亦颖 记者 王湛2024-03-27 01:42全网传播量1727
    00:00
    00:00

    周净秋是谁?书签连接的又是怎样一段友情故事?

    目前,浙江大学确认周净秋先生已于2014年去世。而他的家人感念书签已在浙大珍藏多年,便提出将这枚书签捐赠给学校,留与更多师生校友作为纪念。

    周净秋,1938年出生于戴村镇马谷村,1954年秋考入萧山县第二初级中学(现萧山区第二高级中学),他也是学校独立建校后的第一批学生。那一年,萧山二中招生200人,新生分为甲、乙、丙、丁四班,每班50人。

    周净秋和俞子孝,同属丙班,后来命名为“海鸥班”。据班里的同学董校昌回忆,这枚书签其实是“贺年片”——到了春节,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间会写“签”互赠贺年。1957年2月20日,时值正月廿一,俞子孝将这枚“贺年片”赠与周净秋,才有了如今这段跨越时空“寻人”的佳话。

    “海鸥班”的同学们常常相聚,他们的关系有多好?从这首班里同学吴渭源自发创作的《沁园春》就可见一斑:“……昔形影不离,一群小儿郎;万安桥畔,书声琅琅。谆谆教诲,诸位师长,勤勉吾辈作栋梁。弹指间,尚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在初中期间,周净秋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同董校昌、王兆炎、王大钧、韩仲楣等数名同学自发成立了“文学兴趣小组”,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并且一起创办了班刊《雏鸥》,刊发同学们的作文。

    “文学组”男同学毕业合影(摄于1957年7月15日,前排左起:王兆炎、董校昌、韩仲楣;后排左起:周净秋、王大钧)

    1957年初中毕业后,周净秋考入杭一中。1958年,韩仲楣在给周净秋的信中写道:“还记得您在我上汽车之前塞给我一个纸条的情形吧!我碰到您火热的手和软软的纸条,心中怦怦地跳动。……看着您的诗句,我的心又回到了母校里的情形,又回到了毕业前夕的情形:’生活是沸腾的,它比一切都美好!’”

    萧山二中1954年小红楼(行政楼)

    找到了周净秋,俞子孝如今又在哪里?

    在《海鸥展翅——萧山二中五七届“海鸥班”命名六十周年纪念集》这本书中,我们找到了只言片语的记录。黄士元同学回忆起了一场演出,“海鸥班”曾将一篇语文课文改编成喜剧,其中“俞子孝拉二胡特别出色,演这一个节目,他出了大力气”。

    共青团萧二中第五分支欢送俞章华应征留影(摄于1956年1月13日,中排左二是周净秋)

    遗憾的是,据“海鸥班”同学们反馈,初中毕业后的俞子孝去了上海,自此和大家失去了联系。而书信,渐渐成为了其他人的日常交流方式——

    在顾才校致王兆炎的信中,曾有一封提到:“至今我还不知一个我们初中同班同学在哪里,一个也不知,你知道吗?像方柳唐、董校昌……你知道几个,请告诉我几个。”

    1960至1964年间,“书签”的主人周净秋考入物理系。据浙大档案馆资料显示,他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修读了《固体物理学》课程,或许正是这时,他借阅了《固体物理导论》,并将书签不慎落在了其中。

    《固体物理导论》书内的借阅登记卡

    “当年他读书认真,积极上进。”1960级物理系本科生、浙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徐宗元回忆说。

    从《力学》《光学》《电磁学》,到《原子核物理》《半导体物理》《量子力学》等等,当年这些课程如今也仍是物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只不过现在有了更多的学科交叉课程出现。

    毕业后,周净秋前往省委党校学习,后分配至萧山县第六初级中学担任物理老师,自此开始了教书育人的工作。

    杭州大学物理系64(1)班毕业合影

    他的女儿周艳回忆说,自己的父亲淡泊名利:“他喜欢钻研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有电子开关厂要聘他做顾问,作为副业赚钱,他不感兴趣,只说可以去帮忙指导技术。方圆十里电视机坏了,他就帮忙修,也不赚钱,还会给他们‘上课’,教他们如何保养维护。”

    在采访期间,我们还试图联系当年“海鸥班”的班长、浙大二院泌尿外科原主任顾才校,想要了解更多师生间的故事,可惜顾先生已经辞世。

    五七届“海鸥班”同学会(摄于2015年5月13日)

    但也正是在此次寻找中,在这届“海鸥班”里发现了更多“浙大人”的身影——

    顾才校(二排左十二),就读于医疗系,毕业后加入浙大二院,期间赴马里共和国参与援非医疗队工作两年;

    田克敏(二排左七),就读于中医系,毕业后至山西大同从事医务工作,后调入浙大一院;

    朱方成,就读于外语系,毕业后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师;

    俞亦根(后排左八),就读于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师;

    魏关来,就读于建筑工程学系,后担任杭州城站铁路客运站工程技术主管;

    王春浩(二排左八),就读于物理系;

    俞槐卿,就读于无线电技术专业;

    ……

    有同学说,从“海鸥班”来到浙大,再从浙大走向社会,这些学长学姐们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投身到了各行各业中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