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春天:从万紫千红到绿肥红瘦

潮新闻 葳蕤陈风2024-03-26 08:12全网传播量10.1万
00:00
00:00

花有信,春无言。

江南有二十四番花信风,花开花落,是大自然之本真,也是先人智慧之结晶。不信花有信,红影满风沙。冰心说:“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

四季中,最豪最富有的色系莫过于春天。曾任浙东巡抚的朱熹,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将寻芳所得而被春光点染、春回大地的自然景致描绘的淋漓尽致且简洁明了,迅速地让人们辨认和记住了春天的面容与特征。

当消融的冰雪,变成潺潺溪水,远山渐渐披上了一层新绿,那是春镌刻在大地的诗文;当莺飞草长,丝绦拂堤,吐新的枝头再现雀跃鸟鸣,那是春奏响在天空的乐章。

春天的美,俯仰皆是。大自然这般的巧夺天工,令人陶醉。你说,古人浪漫不?把恬淡的日子过成诗,把雨中的春天描绘出最令人向往的意境,你心动不?

相比金戈铁马、人尽皆知的陆放翁一曲“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与他同时代的志南和尚所写的“杏花雨杨柳风”,似乎要耐人寻味一些。你一定听过或者读到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吧?也是他写的,尤其是后面两句,惊艳至今。

读着这首诗,感受到诗人对于早春二月的细腻体验,真真切切地写出了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无尽乐趣。不经意回味中,一幅美丽的春意盎然画卷已在你我面前徐徐展开:

驾一叶扁舟去春游,登岸后将其系在古树荫下,此时的诗人手扶藜杖,漫步桥东。重点来了,农历二月,花事繁盛,但在月令花神里,给了杏花一个农历二月花神的位置,实属娇美有底气。话说回来,花神花瓣随着雨滴纷纷飘落,沾湿又不见湿衣裳,且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迎面吹来的是什么?和煦春风也……若是你,此番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怀?

这般美丽诗句所营造的场景,常常被后世引用,作者却不为人知。这位法号志南的和尚,其俗家姓名与生平已无史料可查。但我相信,如此富有生活情趣的人,他一生所创作的诗文绝不会止此。不过,历史还算公正,这首连题目都没有的区区28字小诗,让世人记住了南宋,还有这么一位多才的和尚。

春天,有说不完的美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时近晚春,却是火得不能再火了。见着这首词,许多年轻人会不自禁地哼出曲调来,甚至还会想起那部曾经风靡的电视剧《知否》。然后,一并儿地引发对故事情节的追溯对花儿的怜惜对春天的喜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太喜欢如此飞扬的文采,只因生不同时,要不,定然会提酒去拜访大师,愿当面讨教。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易安居士,在西子湖畔生活了20多年。因此,我也常去清波门外的“清照亭”里坐一坐看一看,寻觅大师花开花谢日出日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般感受……

美丽的春天,从万紫千红到绿肥红瘦,它带给我们的,又何止这一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晚潮:在这里,写点你我的生活
相关新闻
晚潮|泛黄的它们,记录我们追寻“美”的足迹
晚潮|烟雨中的杭城味道
晚潮|竹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