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年前,这个初春的早晨,一次极有深意又影响深远的调研开启了。2004年3月2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先后深入到嘉兴6个县(市、区),专题调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
20年再回首,城乡一体化的曙光,已经铺开漫天的彩霞。沿着历史的长廊,寻访那些充满时代烙印的人、物、事,我们恍然发现,也许从那时开始,以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这张蓝图,就已经在嘉兴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幸亲历这段时光或其中的一段。我们都是这城乡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创造者,也是见证者和受益者。
即日起,潮新闻客户端推出《我“嘉”这20年》系列报道,从小视角深刻反映嘉兴20年来经济社会的变化以及老百姓收获感幸福感的提升。当时钟逆转回20年前,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走过的路,更是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讲述人: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潘玉芬
我亲历了20年来嘉兴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提升的历程
“你是要看哪个科室?自助机这样点就能挂号了”“大爷,住院费用报销可以用那台医保资助受理终端看”……上午9时许,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卫生院一楼大厅已经人来人往,眼看挂号的患者多了起来,卫生院办公室主任潘玉芬忙跑上前帮忙引导。
洪合镇卫生院一楼大厅智慧医疗自助机。记者 郁馨怡 摄
明亮宽敞的诊间、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一目了然的“智慧医疗系统”……如今的洪合镇卫生院与20年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每想到这些,潘玉芬感慨万千。
潘玉芬1996年就来到洪合镇卫生院从事基层医疗,一直工作到现在,这20多年,洪合镇卫生院的变化,城乡居民医保上的变化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过去,在嘉兴农村流传着不少这样的俗话“一人生病拖垮全家”,这也反映出当时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变化从2003年开始,当年嘉兴出台《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扩大合作医疗覆盖范围,在全省率先将全体农村居民及未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市居民纳入合作医疗保险范围。
复原洪合镇卫生院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窗口。记者 郁馨怡 摄
那时候,潘玉芬还是卫生院的一名护士。“记得合作医疗保险的报销窗口就在卫生院的三楼。一开始来从窗口报销的都是洪合镇各个村的村干部。”潘玉芬说,当时村干部就是村民们的“报销跑腿员”,他们每月要来卫生院将一张张手填的报销审批单换成一叠叠现金,回到村里,再仔细分发给村民们。有时人多一点,卫生院的报销窗口也会跟当时的挂号窗口一样,排起长队。
潘玉芬的工作照。受访者提供
之后,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潘玉芬看到卫生院的报销窗口里装上了一台刷卡机,村民们领到一张磁条卡,纸质报销单也成为过去。2018年7月,卫生院已实现实时结算,村民们不再需要为了报销特地赶到镇里。
一张合作医疗IC卡。记者 郁馨怡 摄
如今看病贵不贵?患者最有话语权。洪合镇洪合村68岁的曹贤松,在2016年被查出身患慢性糖尿病伴尿毒症,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做血透。“我妻子和儿子患有先天残疾,我自己治病还要花钱,想想生活就没有盼头了。”每年24万余元的就医费用让曹贤松一度有放弃治疗的念头。如今,他每次就医的费用直接就能通过医保卡实时报销,报销比例超过80%,再加上其他补贴,他自己只需要支付1万多元。同时村里还帮忙申请临时救助,现在他每年自负部分只有几千元。
2019年,嘉兴市整合各县(市、区)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实现了全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历史性统一,并于2022年实行了市级统筹。一张覆盖城乡、相互衔接、多层次的嘉兴医疗保障网织得更牢更密。数据显示,至2023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参保率99.7%,政府补增加到1240元,困难群众实现100%财政资助参保。
洪合镇卫生院。图片由洪合镇提供
“像在我们卫生院,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了90%。同样的疾病我们这边也能够治疗,对老百姓来说是省心省钱的。”潘玉芬说,如今,居民甚至不用带卡,只要通过手机里的医保电子凭证,就能看病、配药,并用医保支付。
洪合镇卫生院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记者 郁馨怡 摄
群众在基层就医,不仅保障更好了,就医环境也有大幅提升。在潘玉芬带领下,记者在医院走了一圈,看到卫生院已经细分到妇科、儿科、口腔科等十多个科室,患者CT检查、验血、彩超等检查都用上了先进的设备。2004年,洪合镇卫生院占地面积只有3亩,年门诊量4.5万人次,现在卫生院占地总面积14.6亩,设置床位70张,年门诊服务超27万人次,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跨越提升。卫生院还组建了多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开展全镇常住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行动。
如今的嘉兴,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全市基本建成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全面建成。
“数说20年”海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