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定安路地铁A口出站,往东面一张望,就能看见对面比胜庙巷口、一幢老建筑物上贴着粉色海报:动物们的爱。
闷头往院子里走,可能会错愕一下子:进门天井里,人们正在喝茶。这里确实是一间茶室。
继续往里走着,茶客会善意地指点你:“上楼。”三楼,就是艺术展馆。
而且如果你够细心,此刻在一楼已经有许多“蛛丝马迹”:雕塑、绘画……嵌在中式庭院、古董家具中间。
3月25日,这场全名叫做“三重奏之动物们的爱”的当代艺术小展,在杭州禹廷艺术馆开幕。
新鲜出炉-“馆长”裤衩子-综合艺术展
下午开幕式前半个小时,策展人黄利红开始吃午饭——布展刚刚完成。
“这么新鲜?”我感到身处的这场展览热气腾腾的。
“是啊,门口的大雕塑,今天早上才上完色。”
哦我想起来,进门时就遇到过一只大猫——这件雕塑的原型,正是前段时间上过热搜的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猫馆长”。
这只生活在美院象山校区的奶牛猫,白底子的身上有酷似黑裤子的花纹,素来得名“裤衩子”。她不吃野食,只吃管理员给的食物,是名副其实享有美院编制的“图书馆馆长”。
裤衩子资历老,在校13年时间:图书馆外的斜坡,车棚后面的窗台,校训石伫立的大草坪,巨匠广场的大树下,都是她惯常的巡视之地;而在借阅室、自习室里,她通常静静趴下,或者推开同学们占座的书包,稳稳地陪伴他们。
然而不幸的是,因为一场意外,裤衩子于2024年3月8日凌晨去世。
一时惊愕难以接受事实的学生们,带着照片、鲜花、零食甚至雕塑,前往图书馆门口纪念“馆长”:在与这位默默守护校园的使者郑重告别的同时,也祈念“怀同样心愿者,无别离”。
余潮茁 李一伊《猫馆长》 雕塑装置 100×150cm
触发于学弟学妹的举动,3月13日,黄利红发了一条朋友圈,她打算筹划一个展览。
1996年出生的黄利红,今年3月开始担任禹廷艺术馆艺术总监。在这次征集作品时,她自我介绍的身份,是“馆里养了两只猫,家里也养了两只猫的策展人”,希望可以和朋友们互动起来,做一场以“动物和人类之间故事”为主题的艺术小展。
原本黄利红想聚集一些已经创完成的作品。可是没想到,线上信息发布了20分钟不到,就有三拨人马给她牵线,许多青年艺术家都愿意专门为这个小展作创作。
“我陆续收到一些作品。”一开始,黄利红对新近完成的作品还有些不放心。比如,有一件起先受到黄利红“嫌弃”的作品——观众在现场看展时可能会有同样的感觉:在一张很模糊的摄影微喷作品(28*46cm)里,只能看到三只猫和一条狗。所有细节基本都看不清楚。
但是如果我们开始了解背后的创作动机后,会惊叹这些几乎是即兴完成的作品所包含的才情。
这张《无题》低像素的图像就像梦境,会把人切换到另外一个场景:就在猫馆长去世后不久,艺术家吴泽桦的一只小猫阿奇也意外离世。“他是一只患有癫痫的折耳小公猫,是我丈母娘收养的流浪猫的孩子。自去年他出现癫痫症状以来,每天都要服药四次。所幸,偶发性癫痫和抑制癫痫药物的副作用带给他的折磨随即停止了。”
可是快乐并没有维持很久,吴泽桦就失去了阿奇。悲痛之余,他用一亿像素的相机失焦,翻拍了他手机中的一张阿奇和其他小猫小狗在一起的照片。这种关于记忆和情感的抽象感受,因此变得实在了。复杂的感情,也迅速抵达了观看者的内心。
在艺术家介绍栏里,吴泽桦写了一句话:始终相信影像力量的四猫两狗的爸爸。
吴泽桦《无题》 摄影微喷 28×46cm
动人的故事,存在于这次展览的每一件作品背后。从发布点子到展览落地,12天时间,“动物们的爱”策展组收集、组织完成了21位艺术家的35件作品,它们包含装置、影像、雕塑、数字艺术、设计、手工艺等综合艺术形式。
比胜庙巷4号-边福茂-招财和旺财
禹廷艺术馆所处的三层小楼,地址为“比胜庙巷4号”,是杭州著名的一幢百年历史建筑。
这座三层砖木结构院落,建于20世纪初;原产权人名叫边华勤,是当时边福茂鞋店的老板。
“边福茂”,老杭州人最青睐的品牌——这家创始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专营手工布鞋的百年老店,因匠心工艺、用料讲究、货真价实而著称于世。毛泽东、周恩来、谭震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梅兰芳、盖叫天等名人,都曾在该店定制过布鞋。
解放之后,“比胜庙巷4号”曾经是杭州商业局所属茶叶厂的茶场,后来改造成员工宿舍。
2012年,经过系统修缮,这座历史建筑作为禹廷艺术馆使用。
从开馆至今,禹廷一直比较聚焦传统艺术,通常运营国画展;这次“动物们的爱”,是场馆第一次做综合艺术展览。
禹廷艺术馆院落内 图片来源:澎湃
但是这项当代艺术展事进行得一点不违和:传统和新新第一次的碰撞,因为“动物”的主题,一切都变得温柔了。
今天去看展览时,我穿了一件黑色衬衣,回来发现身上粘了不少猫毛——禹廷艺术馆里一直有两只猫。
观众若是想会会他们,一点不困难,他俩通常会在二楼:三花叫招财,布偶原名旺财,现名小圆子。两只猫都是能穿上衣服的战士——很多猫咪一穿衣服就会被“点穴”,出现比如动作弛缓、不会走路的情况。
三花今天穿了条红樱桃花纹裙子,布偶穿着海魂衫,推测可能是一个女生一个男生。性格上也像是这样:小圆子老喜欢在猫窝前踱来踱去;招财总是待在猫窝里,不让小圆子抢地盘。
除非,招财被人抱出来了;她也不发脾气,另外找个地方打打瞌睡。小圆子呢,目测不敢招惹姐姐,但不会离招财太远,就继续找个合适的地方走来走去。你要是就在这个范围里,这只布偶就会顺便很主动地亲近你。这是我这个有点怕动物的人,为什么看了一场展览身上“长”了猫毛的原因。
招财(后方红裙子)和小圆子(前方海魂衫)
我想起来,三楼展厅里有一组江西画家郑小明先生的纸本水墨作品,有一张创作,主角是一只母鸡。
在题记里,这位70后画家写下了当年作画的故事:“1999年,因为国企改制,我和妻子下岗创业,开创了涵香斋。一切从零开始,创业十分艰辛,我遭遇了第一次休克,妻子焦急得告诉了我的母亲。于是母亲带着我的小姐姐走了几十里路来到市区看望我,还从家里抓了一只下蛋的老母鸡。母亲走后,我不舍得吃这只咕咕叫的老母鸡,便将它画了下来,保存至今。”
每每看到这幅画中的母鸡,郑小明便能回忆起那时候创业的艰辛,回忆起家人对他的关爱。当时,郑小明用工笔画了这只江西崇仁麻鸡。
郑小明《咕咕的爱》 国画 50×50cm
所以它解答了我一开始看画的一个疑问:中国画一般以大写意的方式画鸡,这幅画很鲜见地用工笔绘制。
通常鸡的羽毛比鸟更乱,长短不一,工笔会更难画。但是当年的郑小明,就像吴泽桦模糊了原来照片的像素一样,他用绘制动物的方式,让爱变得可感了。
动物们的爱,也是我们的爱。但愿你也会为这场小小的展览触动。
展讯
展览:三重奏之动物们的爱
时间:2024/03/25-04/07(10:00-17:30)
地点:杭州·禹廷艺术馆三楼(地铁1号线定安路地铁站A口)
票价:30元(含一张门票 与价值30元的文创抵扣券)
工作团队策展人:黄利红、朱润
策展助理:相诗雨、余潮茁、鲍爽雯
艺术家名单:曹珮瑜、曹熹悦、陈子瑞、丁姥姥、胡寿荣、胡文彪、焦炳豪、李一伊、沈希文、苏虹锦、滕夏懿、王赓、王睿佳、吴泽桦、王夹紧、姚丹妮、余潮茁、虞欣欣、赵张甜、郑小明、朱润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