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历史作家谌旭彬做客新华书店,深度解读晚清大变局

    潮新闻 记者 陈宇浩2024-03-23 09:06全网传播量1227
    00:00
    00:00

    为什么在1860年之后,清政府才真正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为什么光绪皇帝会选择康有为主持戊戌变法?为什么“开眼看世界”变成了“斜眼看世界”?

    3月23日上午,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三楼典雅集文化客厅人头攒动,作家谌旭彬带来了自己的新书《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深度解读了晚清应对大变局的失败与教训。

    前段时间,2023年度“浙版传媒好书”榜单在浙江杭州揭晓,涵盖主题出版、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普生活、青少年读物五大类别。其中,浙江人民出版社《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荣获人文社科类“浙版传媒好书”称号,是浙版传媒高水平的精品力作。

    在分享会现场,谌旭彬首先为读者解答了什么是“晚清大变局”。

    在1861-1911这五十年里,为了壮大国力,摆脱面对西方的弱势局面,在慈禧和奕䜣的带领下,大清王朝开启了自上而下的变革之路。随后,他深入分析了晚清改革与中国此前历次改革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大多是财政改革,比如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都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在晚清,由于时代转型和列强侵略,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统治者不得不走上改革之路,而这样的改革也不仅局限于财政改革。

    谌旭彬将晚清应对大变局的改革举措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术变革,也是最容易和最深入的,例如设立总理衙门、京师同文馆、制造洋枪洋炮铁甲舰、建设铁路电报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富国强兵式的改革。

    第二阶段是制度变革,包括废除科举、官制改革、设立责任内阁等。但这些改革触动了晚清许多人的利益,加之陈腐愚昧的思想难以扭转,改革推进起来十分困难。

    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反改革,例如清廷迟迟不废科举、对日俄战争的态度、虚有名号的责任内阁等,都显示出改革的不彻底。

    分享会结尾,谌旭彬也分享了如下几点历史教训:

    一是不能满足于开眼看世界,还要正眼看世界;

    二是要主动开放,与世界接轨,不要被环境推着走,被动开放往往为时已晚;

    三是要将开放当成改革的终极目标,而不是将开放当成“雪耻”的手段。

    在读者提问环节,谌旭彬针对慈禧是否相信义和团真的能推翻清政府统治,李鸿章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等问题一一作出解答,讲述了许多历史细节。

    在被问到为什么使用半编年体这样的形式写作时,他表示:“目前我看到的讲晚清的书比较多,资料也比较浩繁,我自己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疑惑,所以这本书采用了一种‘笨办法’,每一年选取一个大事件,带大家走一遍晚清改革的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李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