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消费小票
“现在我不停接到各地网友电话或者短信谩骂,店铺在网上的评价也被各种打低分。”在杭州开餐厅的宋先生讲述了他最近碰到的糟心事。3月17日,有千万粉丝的博主,发布了上周来他店里吃饭的一个视频,视频中吐槽“上菜慢”“服务让人不太舒服”,还认为服务员“翻白眼”等等。然而宋先生觉得视频有被“恶意剪辑”的成分,从视频发布当天下午开始,他的手机上就开始接到辱骂电话,店铺突然新增了很多恶评,宋先生吃惊之余也感到非常愤怒。
这位博主所发视频的标题,用的表述是“杭州巨雷”,配文是“仨战士花钱找罪受,第一次吃饭吃得这么委屈”。视频中提到,博主之所以认为“踩雷”,主要原因有两点,一个是上菜慢,部分菜品等了一个多小时,另一个是,其中一位博主认为服务员对他“翻白眼”,在后来的言语沟通中,服务员又提到“我什么样的客人都见过”。
就这个视频而言,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会觉得服务员态度是有点差,而且上菜慢是事实;有人则认为,不明白“巨雷”到底“雷”在哪里,认为是不是有标题党、博眼球之嫌?
如果消费者认为商家服务态度确实差,那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投诉,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此事的后续,却朝着另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博主发了视频,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对商家的网暴,有发短信骂的,有打骚扰电话的,还有在商家线上平台的评价区刷差屏的。
如此网暴,恐怕不只是“情绪走偏”那么简单,其背后藏着的是一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社会性越轨行为。有的网友并不是店里的真实顾客,而是在看了博主的视频后,不认同视频中商家的一些言论或做法,就将自己杜撰的就餐体验作为真实评价发布在各类平台上。网友刷出来的这些差评,不仅有可能侵害店家的名誉权,也可能伤及营商环境。
莫小看这些事对营商环境的伤害,越是“细枝末梢”的事,越可能关乎成败。以清朗网络环境打造更好营商环境,关键在于“大事”“小事”一起抓。基本追求是,既让消费者的正当权益得到有力维护,也要让商家企业免于被暗箭伤害的风险,更让那些“网暴者”付出法律的代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