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平湖市独山港镇海塘村新兴集镇,“渔村”的味道扑面而来。来到“独山海鲜街”的入口,黄金大龙虾雕塑异常生动,道路两旁排列的海鲜店铺,生意兴隆;房屋的墙体上绘制的海鸥、海浪、海蟹等多彩图案灵动可爱,尽显海洋活力……
因为离海较近,海塘村的村民最早都与“海”打交道,那时候的村民在海滩盐场工作,以“盐”为生。后来凭借依山傍水的优越自然条件,许多村民化身渔民,以出海捕鱼为业。再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村民逐渐“上岸”,谋起了其他生计,但依然没有离开“海”。
时间穿越到1987年,25岁的屠在其开出了海塘村新兴集镇上第一家海鲜店——新雅饭店,一时热闹非凡、人流如织,吸引村民纷纷加入开海鲜店的热潮,一度曾有过18家海鲜店同时竞相开放。后来,通过统一规划,有了现总长760米的“独山海鲜街”。
走进新雅饭店,“家住塘南乐有余,开门正对独山居。客来莫道无佳味,晚饭新添闸网鱼”的题词赫然在目。“靠海吃海,我们也深知海鲜的‘门道’,从杭州湾捞上来的海鲜是最鲜美的。”屠在其说,店里提供四季时鲜又有特色海鲜,生意最好的时候能实现2万元至3万元的日营业额。
为唱响海洋文化,海塘村还孵化出了属于海鲜街自己的两个特色海鲜品牌——“独山十味”和“独山沙井”,“独山海鲜街”凭借海鲜小吃、文旅集市、土布贴画等特色广受游客喜爱,进一步擦亮了海鲜文化金名片。
在海塘村,不仅能吃得“鲜”,更能玩得欢。随着海塘村党委书记杨国春的指引,记者一一体验了村里的海洋文化场景。教场公园里,有海塘村历史盐场记忆的陈列设计,还汲取了当地明巡检司城遗址的文化,让游客看到了这里的历史;经过桂花林,进入海之风公园,纯白密集的海浪、腾跃而下的鱼群、架在半空的偌大渔网、红白相间的海洋灯塔、逼真的人造沙滩,凸起的海星和贝壳造型等,吸引众多村民和游客在此停留;船锚堡垒、海风帆、渔具渔网陈列馆等一系列海洋元素串联在教场公园和海之风公园中,与东面的海鲜街连片成群。
“新兴集镇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随着海鲜街知名度的提升,人气的兴旺,怎样把人留下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杨国春说,去年村里动员社会力量成立了文旅公司,负责对接落实文旅项目,海鲜街第二次改造升级预计在今年4月中旬开始,8月底初步完成。
“在我们村既能看见“海”的历史,也能看见未来。大家依海而生、以海而兴,如今我们这里有文化、有业态,游客越来越多了,村里经济发展起来了,知名度也响起来了,期待海鲜街的改造能为我们村带来新的提升。”海塘村村民丁美玲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