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前茶贵如金”,很多人不一定舍得买明前茶,但是明前螺蛳一定会买来尝鲜。 “清明螺,赛过鹅”这句话能一直流传,正是老百姓对它好吃的长期肯定。小小的螺蛳里,藏的是春天的味道。
在杭州长板巷农贸市场里,“水产-6”摊位是个卖杂鱼、螺蛳、河蚌、黄鳝的小摊位,低调又非常不起眼。每年清明的时候,来买螺蛳的人特别多,如果算上饭店进货,最近每天都要卖出100多斤螺蛳。
“水产-6”的摊主邱大姐卖了20多年螺蛳,周边很多居民都是她的老顾客,有的顾客甚至开车十几公里来找她买螺蛳,不少餐厅老板也常年在她这里采购。
邱大姐介绍说,炒螺蛳前一定要把螺蛳的尾巴剪掉。她摊位上的螺蛳都是用手工剪,小的10元一斤,大的12元一斤。其他地方用螺蛳剪尾机处理的螺蛳,只要七八元一斤。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买手工剪尾巴的螺蛳,特别是饭店,进货时只要手工剪的,而且只要大的。
记者特别好奇,两种剪螺蛳尾巴的方式能有啥区呢?邱大姐说,手工剪的螺蛳可以养得久一些,饭店里当天卖不掉也能继续养着,而且不会混进空壳螺蛳,如果有臭掉的螺蛳也有机会被挑出来,而机器就做不到这些了。
邱大姐说,吃到臭螺蛳是件特别倒胃口的事,普通顾客可能会生气再也不来买。如果是餐厅,顾客就要投诉退菜了。
邱大姐家住在良渚,认识很多德清的水产养殖户,她卖的螺蛳属于塘螺,全部来自养殖户们的鱼塘或者虾塘。邱大姐说,螺蛳虽然到处都有,区别却很大,河里的螺蛳产量大,但是味道和质感都比不上塘螺。
塘螺生长的水产养殖塘微生物多,水肥,不止是清明前后好吃,而是一年四季都很肥美,所以用螺蛳做招牌菜的餐厅就会长年从邱大姐这里进货,有一家餐厅曾经一天进过50斤螺蛳。
剪螺蛳是一项超级繁重的工作,邱大姐都是手工剪,她觉得幸亏自己卖的是好螺蛳,河里的螺蛳壳又厚又硬,力气小的剪都剪不动。塘螺青色的螺壳又薄又脆,剪起来又省力又快。
虽然塘螺剪起来容易,但是也架不住量多,这活儿看看简单,可是一般人剪两三斤手就累僵了,邱大姐一直都是一个人管摊,丈夫有其他工作,只能偶尔来帮忙。她一整天剪下来,手累的像断掉。
邱大姐也有剪到懊恼的时候,可她一直没动过买全自动螺蛳剪尾机的念头,剪尾机效率很高,只要把螺蛳倒进去就行,一小时可以剪120斤,是很多螺蛳批发商的必备神器。
现在愿意手工剪螺蛳尾巴的人越来越少,可邱大姐认为,还是自己剪靠谱,这样的螺蛳品质有保证,她这种卖法赚的是辛苦钱,每年清明前后就是她最累的时候。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