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有“范”丨每克7000元!这款“蓝光”新材料缘何贵过黄金?

潮新闻 记者 顾雨婷 共享联盟·嘉善干窑 吴涵 鲍晓菲 2024-03-19 22:03全网传播量1.2万
00:00
00:00

3月19日上午,走进位于嘉善县干窑镇的浙江华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显光电”),记者立刻被门口的一面墙吸引住了:400个小方块连成一片,人一靠近就发亮,红橙黄绿蓝靛紫颜色随机变换,白墙立马变成五彩斑斓的彩虹墙,好看又有趣。

“好玩吧?这彩虹墙的屏幕材料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循声望去,华显光电OLED研发部主任、博士刘运起笑着走上前解释道,“这发光的就是OLED材料。”

记者 顾雨婷 摄

原来,OLED的全称是有机发光半导体,是当前国际竞相发展的新型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车载显示、VR头显、平板电脑以及大尺寸电视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是一个国家战略型的新兴产业。目前,OLED面板主要通过红绿蓝三色混合的技术实现全彩显示,其中相比于红光和绿光材料,蓝光是短板,蓝光材料的研发远远滞后。

“我们主要攻关研发的就是蓝光系列材料。” 刘运起说。如果把一个OLED器件产品,看成一块“三明治”,其生产过程就是一层层不同有机材料的叠加,使之有彩色显像的功能,而中间的一层发光材料是决定产品性能的关键。

刘运起又打了个比方,蓝光材料是个性格活泼的家伙,它能量大又活跃,所以极不稳定,最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但它又具有发光更强、颜色鲜亮的特点。如果能把它“驯服”了,那产品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会大幅提高。在蓝光材料的研发上,国外存在技术壁垒,而国内在商业化量产上鲜少有企业能做到。

记者 顾雨婷 摄

“研发的投入太大了,很少有企业能下这个决心。”此时,华显光电综合管理部总监杨京松接过话头,“但越难攻关就越要去尝试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我们就自己研发,国内市场大有可为。”组建60人的研发团队,平均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21%,建设生产全产业链,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搞研发,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华显光电迈开步子、沉下心思做创新,如今已开发出3个蓝光系列材料新产品,开出了3条生产线,“华显蓝”的品牌逐步打响。

记者 顾雨婷 摄

破难攀高辟市场,付出定有回报。在企业展厅里,记者看到了一瓶拇指大小的玻璃瓶,存放着小半瓶亮黄色的粉末。“这就是我们把不同原料合成纯化而来的蓝光新材料,每克价格是黄金的10倍。” 刘运起说,作为电子级的材料,它的纯度达到了99.99%甚至99.999%,目前平均市场售价最高每克可达7000元。研发中,企业为解决蓝光材料产品性能难题,还衍生开发了氘代产品,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共享联盟·嘉善干窑 供图

去年,华显光电销售额1.3亿元,同期增长50%左右。今年,企业的订单已排到了5月后,计划年销售额再翻番。目前,企业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了115项,涵盖了有机光电材料、器件、光学膜等各种领域,企业还在上海成立子公司,专门开展外贸销售。眼下,华显光电正积极新建千级洁净车间,打算扩大产能规模,为未来几年的发展打好基础。

寻宝我来说:

柔性显示,大有可为。随着手机、电视、平板电脑、PC和汽车等消费电子品的普及,消费者对于显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OLED在面板市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推进OLED技术研发及配套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如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中提出“将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材料作为发展重点”;2019年,工信部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性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

OLED黄金时代开启,国产替代正当时。OLED行业中,有机发光材料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采访中,华显光电负责人分享了一个故事。他们曾想购买国外一家行业龙头公司的原料产品,但对方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不仅要缴纳数百万的保证金,购买价格还是其他国家的两至三倍。正是材料、专利等的受限,才更坚定了华显光电搞自主创新研发的决心。也正是在这种倒逼下,企业不仅完成了OLED发光材料国产替代进口,也实现了自身的爆发式增长。

记者在企业展厅里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华显OLED材料,让生活更美好。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在悄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相信越来越多如华显光电一般的企业,将不断创造出更多“国产之光”,让科技梦想照进现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嘉地嘉人丨善城有“范”
相关新闻
善城有“范”㉓丨三天造一辆地铁车体 这家企业凭啥“开挂”
善城有“范”㉙丨药物用“笔”注射!这家企业让患者实现“打针自由”
善城有“范”⑯丨黑灯瞎火搞“智”造 24小时连轴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