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称,如不进行紧急干预,加沙地带北部随时可能暴发饥荒。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同一天表示,以色列军事行动使加沙地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墓地”,他批评以色列将饥饿作为“战争武器”。
△16日,加沙拉法地区的儿童正在等待领取食物。
联合国警告加沙随时暴发饥荒
1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粮食安全的报告,称加沙地带北部随时可能暴发饥荒。报告还指出,如果敌对行动不停止并且大规模人道主义援助无法进入,那么加沙地带其他地区未来也将面临饥荒风险。
当天,大批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城一个救援物资领取点等待领取粮食。人们告诉记者,能填饱肚子已成为奢望,人们正在因饥饿死去。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凯瑟琳·拉塞尔近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1.3万名巴勒斯坦儿童死亡,许多儿童正遭受严重营养不良。拉塞尔说:“我去过住着患有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儿童的病房,那里非常安静。因为孩子们、婴儿们……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拉法一家医疗中心内,两名幼童躺在床上,他们面容瘦削、眼睛凹陷。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16日警告,加沙北部2岁以下儿童中每3人就有1人遭受严重营养不良,儿童营养不良现象正快速蔓延,程度“前所未见”。
被批拿饥饿当“武器” 以方坚决否认
18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批评以色列将饥饿作为“战争武器”。联合国援助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曾多次批评以色列对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层层设卡。联合国一名专家本月早些时候说,作为打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饥饿战术”之一,以色列正在摧毁加沙的粮食供应系统。
国际慈善团体乐施会17日发布一份报告,指认以色列“系统性且蓄意”阻碍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
乐施会在报告中指出,以方对援助物资的检查程序“效率低下到不合理的程度”,导致准备进入加沙地带的每辆援助卡车平均要排队等待20天。
△3月18日,加沙地带拉法一个难民营的巴勒斯坦人排队领取餐食。
按照报告的说法,今年2月,2874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平均每天99辆,比1月份日均减少44%。冲突爆发5个多月来,以色列允许总计15413辆次卡车进入加沙,而要满足加沙民众在围困下最低生活需求,需要9万辆卡车的援助物资。
报告说,以色列方面还武断地禁止“军民两用”物品进入加沙。这些可能用于军事用途的民用品包括手电筒、电池、水管甚至医疗物资。以方所列禁止清单的品项“数目庞大,且不断变化”。
△3月3日,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一辆人道主义援助车辆遭以军空袭,造成9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乐施会还谴责“针对援助人员、人道设施和援助车队”的攻击行动,以及以方限制援助人员前往某些地点,尤其是在加沙地带北部。
不过,以色列坚决否认“将饥饿作为战争工具”的指控。以政府多次为其政策辩护,反驳联合国以及一些国际援助团体指认以方繁琐检查程序阻碍食品及其他必要物资运入加沙地带的报告,还说联合国应该向加沙提供更多援助。
新一轮停火谈判开启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牵动人心。当地时间18日,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协议谈判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启,卡塔尔、埃及、以色列及哈马斯方面的代表参加谈判。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此次谈判能否推动加沙地带局势向好发展。
在上一轮谈判中,哈马斯方面提出永久停火、以方撤军、让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重返家园、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畅通无阻地进入加沙等要求,遭到以方拒绝。以方坚持分阶段有条件短期停火,短期停火结束后将继续展开军事行动直至彻底消灭哈马斯。由于双方分歧较大,这次谈判未能实现在3月11日斋月之前促成停火的目标。
3月14日,哈马斯向调解方埃及和卡塔尔提交一份“全面的谈判愿景”,包括以方停止侵略并从加沙地带撤军、向加沙地带提供救济以及加沙流离失所者返回等内容。随后,以方明确拒绝哈马斯的停火提议,但表示愿意推进和谈。
△18日,以军袭击希法医院,巴勒斯坦人从医院逃离。
埃及媒体18日援引一名以色列官员的话报道称,在新一轮谈判中,以方将提出停火6周以换取哈马斯释放40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员的要求。哈马斯方面是否会对此前的停火提议进行调整,目前暂未可知。
舆论普遍认为,双方分歧依然不小,停火前景依旧渺茫。据悉,因目前身在多哈的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与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领导人沟通困难,可能需要24至36小时才能将信息传回加沙,这将导致谈判时间延长。据估计,新一轮停火谈判至少将持续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