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对过剩学科专业招生“减肥了”!3月15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了要严控过剩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
就业率偏低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
根据《方案》,上海要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综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条件、考生报考意愿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等因素,控制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以及部分外语类专业普通本科招生规模,调控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旅游等专业大类的职业本科和普通专科生招生规模。除特殊保护的专业外,对招生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占比偏高、社会需求不足、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偏低的专业予以调整,调减招生计划。
不仅仅是上海,其他城市针对过剩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已经有了行动。
2022年,安徽就印发了关于《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提出要控制社会需求不足、就业去向落实率低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就业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
2023年3月,《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到2025年,全国高校将优化调整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的要求,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也让更多地方对专业招生规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2023年,山东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新增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对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新增具体专业及方向给予了指导,强调对于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60%、对口就业率连续2年低于50%的专业,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撤销。
哪些专业需“降温”
教育类专业曾是不少家长和学生眼中的“香馍馍”,但如今,教育类专业遇“冷”问题备受关注。
2024年1月,麦可思研究院对外发布了《中国-世界高等教育趋势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已有多地教育部门要求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此外,根据北师大研究团队的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这样的一份数据也让教育类专业的招生人数面临被“降温”的情况。
此次上海出台的《方案》显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调控教育与体育专业大类的职业本科和普通专科生招生规模。
2023年,四川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严控教育学专业新增布点。
“过热”专业之一的管理学,成为了被控制招生规模的专业之一。根据《方案》,上海提出控制管理学科的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此外,四川也明确提出会严控管理类方向的新布点。对于部分“过热”专业的“降温”可以让专业设置更优化,也让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有优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