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西北工业大学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本人以前从未将自己名下的研究生交由课题组青年教师指导,往后也不会将自己名下的研究生交由他人指导,本人名下研究生的指导将全程亲力亲为。”近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吕震宙的教师个人主页,引起关注。
吕震宙教授在学校官网教师个人主页上,将自己开始指导研究生到2022年9月(主页更新时间),所有硕博士生的毕业年份、姓名、就业去向一一公布,并列出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表,并注明是完全统计。从这份透明无矫饰的公开信息中可以看到,吕教授的学生毕业去向都不错,很多人甚至成为行业栋梁。
之前吕教授“输液扎针必在左手”的故事,西工大许多师生都知晓。2012年,吕教授生病住院,她特意要求输液时尽量扎在左手上,因为右手要拿笔修改学生的论文。而吕教授这次的走红,答案还是在她的言行之中。正是那一句“全程亲力亲为”,让不少正为学业焦虑发愁的硕博研究生,还有他们的家长集体“破防”。教授的这种用心和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业有望事业可期。
当下,部分学校里,确实有一些导师和学生关系呈现畸形发展的状态。对一些研究生而言,相比于导师应有的角色,教授更类似于“老板”。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类科研团队中,研究生就像免费的打工人。特别是有些既要带硕又要带博的教授,直接让手下的博士生带硕士生,几个月见不到导师的情况并不少。近些年围绕导师和学生的关系,甚至还出现了不少负面新闻。有的举报老师抄袭、剽窃,有的反映被老师压榨,更有甚者诸如性骚扰、性侵也偶有所闻,一些导师很难满足人们对大学导师的期待。这样下去,大学的教育质量如何保证?又如何能为社会建设提供真正高质量、高学历的人才?
而吕震宙教授用自己的言行,证明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她的言与行,不仅展示了她的自信,更是展示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负责,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和导师。
当然,更值得反思的是,正如一些教育学者所说,“亲力亲为”本就是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分内之事,也是研博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可如今却被视作稀有现象被全网热议,这种现象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反思,针对研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怪象,应进行必要的纠偏和改革,真正让“用心育人”牢牢成为大学教育的座右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