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俄罗斯第八届总统选举结果出炉,71岁的现任总统普京毫无悬念地胜出。在未来12年可能的总统任期里,普京依旧面临种种困境,尤其是40多年来严重困扰俄罗斯人的两大怪圈——“资源诅咒”和安全困境。
据新华社报道,俄中央选举委员会当地时间3月18日凌晨发布数据显示,在总统选举统计完成的85%选票中,普京以87.19%的得票率大幅领先其他候选人,实际已经赢得此次总统选举。
3月18日,普京在莫斯科竞选总部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普京18日凌晨在竞选总部发表讲话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大家庭,本次选举结果体现了选民的信任和期望,国家的所有任务都将完成。俄罗斯将会进一步向前发展,变得更坚实、更强大、更高效。
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帕姆菲洛娃17日说,俄方邀请了来自129个国家和地区的1115名国际观察员监督投票,确保选举公正透明。中央选举委员会将不晚于3月28日确认此次总统选举结果。
自从2000年5月7日宣誓就职总统以来,普京给这个位列安理会“五常”的大国留下了自己深深的烙印。此次大选折射出俄罗斯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普京新一届任期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潮新闻请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副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昌志。
3月17日莫斯科街头屏幕上的总统选举实时统计数据。新华社发(亚历山大摄)
结果:“两个新高”
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今天凌晨发布的数据,除了普京以外,俄联邦共产党的哈里托诺夫以4.24%的得票率位居第二,俄新人党的达万科夫得票率为3.99%名列第三,俄自由民主党的斯卢茨基以3.16%的得票率位列第四。
许昌志认为,这三名候选人的得票率相差不多,俄共继续保持第二位,基本上符合现在俄国内的政治格局。值得注意的是新人党候选人占据了第三位,表明这个党的国内影响力还在上升。
如果把本次总统选举与和普京参加过的前几届大选来对比可以发现,2004年的投票率是60%出头,2012年是65%,2018年是67%,这次达到了最高的73%,说明俄罗斯民众的投票热情空前高涨。
“再来看得票率,2000年是53.4%,2004年是71.9%,2012年是63.6%,2018年是76.69%,这次是87.19%,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
3月11日,全俄社会舆论中心搞了一次民调,预测结果是投票率在71%左右,普京得票率在82%左右。现在看来,最终结果超出了3月11日的预测。
3月17日,普京在莫斯科会见竞选总部志愿者。图源:视觉中国
选举:“四个首次”
许昌志分析说,本次选举有四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或曰“四个首次”——
第一个首次,这是2020年通过新宪法之后的首次总统选举。根据新宪法,普京2024年当选后可以连任两届12年,也就是说可以执政到2036年。
第二个首次,是在俄罗斯联邦历史上首次在“特别军事行动”状态下进行选举,其中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四个新地区处于战火中,但也参加了选举。
第三个首次,是以往的选举通常进行一天,但这次为时三天,3月15日到17日。这种投票方式还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新宪法全民公决的时候运用过,当时是进行了7天。
第四个首次,是首次采用现场投票和远程电子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俄83个联邦主体中,有29个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普京本人在15日的投票日首日,也是通过远程电子投票的方式进行投票。
许昌志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选举的投票率和得票率是考核全国各地的地方领导人的标准和一项政治任务。“可以说,在俄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保障下,这次大选完成了推进政治进程、维持社会稳定和正常运转的任务。这个结果在许多地区对当地领导人能否连任都具有决定性影响,看来当地领导人经受住了这种考验。”
在许昌志看来,本次的选举结果也表明,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执政还是认可的。根据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俄经济同比增速达到3.6%,居民工资同比增长7.8%,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5.4%。工资和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都达到了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另外,去年的失业率为3.2%,更是降到了苏联解体以来的最低水平。
“选举结果还表明,民众对普京政府当前的‘特别军事行动’政策是支持的,有足够多的选民相信普京政府关于俄乌冲突的叙事,也就是战争不可避免,但胜利正在接近。”许昌志说。
2月22日,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普京从图-160M战略轰炸机上下来后与记者交谈。图源:视觉中国
挑战:“两大怪圈”
“从普京的新任期看,他面临着相当多的内外挑战,主要有两大问题——这正是从苏联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两大怪圈,始终没有打破。”许昌志言简意赅。
第一个怪圈,是经济领域的“资源诅咒”。俄罗斯是字面意义上的“地大物博”,卖资源赚钱太轻松了,难免让人产生惰性和路径依赖。
“苏联在解体前一年即1990年,在工业生产中,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占33.5%,制造业占66.5%;到了2010年,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占比达到了50%,制造业占比是50%;到了2023年,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占比达到了58%。俄罗斯制造业在持续衰退,机器设备大量依赖进口。”
据许昌志介绍,普京政府在加快推动“进口替代”政策,大力发展制造业。简单加工业进口替代增长比较快,但是高技术、高附加值工业收效甚微。在大选前发表的国情咨文演讲中,普京也提出了这方面问题。他提出未来任期的努力目标——非资源和非能源出口增加2/3,而且能源和原材料出口不超过出口总额的1/3。
第二个怪圈,就是从外交上的安全困境。尤其是西边面临咄咄逼人的北约,你软弱,它得寸进尺;你强硬,它更是剑拔弩张、抱团对抗。
“俄罗斯在乌克兰方向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主要原因是回击北约对俄战略缓冲的空间的蚕食,但是普京政府此举却逼得瑞典和芬兰加入了北约。瑞典曾经保持200多年的武装中立国策,芬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没有加入北约,总体上对苏联/俄罗斯采取了比较友好的政策。”许昌志指出,这也是自苏联时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怪圈:为了改善自身安全环境而采取强硬措施,反而导致安全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最近几个月,普京大幅调整了俄军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体制,比如去年12月1日,海军四大舰队和里海区舰队退出其所隶属的相关军区,重新回归海军总司令部统一指挥管理。北方舰队也不再拥有联合战略司令部的地位,把北方舰队辖区内的陆军和空防集团军转交给列宁格勒军区。另外,重新恢复列宁格勒军区和莫斯科军区,以取代西部军区。
“这次对俄军体制编制大刀阔斧的改革,相当于回到了俄军2010年以前的指挥管理体系。这是俄罗斯总结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标志着俄军自2008年以来一味模仿美军的改革彻底失败,表明美式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在俄罗斯的水土不服。”许昌志解读道。
在经济方面如何去破解资源诅咒?在外交方面如何打破安全困境?这些是普京新任期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潮新闻将对此持续观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