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全新一代偏头痛特异性治疗CGRP受体拮抗剂口服靶向药——瑞美吉泮口崩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出首张处方单,为广大偏头痛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采用口崩片技术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这一创新药物能够有效阻断偏头痛发作的关键通路,帮助患者快速且持续缓解偏头痛及相关伴随症状,降低疾病带来的失能,提高生活质量。
瑞美吉泮口崩片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开出首张处方单,受访单位供图
浙大二院作为浙江省首家使用CGRP受体拮抗剂口服靶向药的医院,希望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与国际前沿进展同步的创新方案,帮助患者改善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偏头痛学科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全球第二大失能性疾病
误诊率极高
偏头痛作为一种脑功能障碍疾病,发病机制尤为复杂,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为主,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并与精神焦虑、抑郁等存在高度共病。偏头痛的全球发病率14.4%,高发青中年人群,它具有高度的失能性,是全球第二大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由于缺乏公众科普宣传,目前患者对偏头痛疾病存在较多认知误区。部分患者会以“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态度,不愿意去医院就诊,或者自行服用止疼药,然而过度依赖止痛药,会造成药物滥用,造成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反而会加重偏头痛的病情。对偏头痛患者来说,误诊、漏诊、延迟就医,都有可能会加重病情。因而建议偏头痛患者应前往神经内科就诊,寻求专业头痛医生的诊疗建议。
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浙大二院神经内科专家强调,从问诊到查体,再到辅助检查,偏头痛的诊断与鉴别有一个非常严谨的流程。目前偏头痛的诊断更多依赖于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查体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辅助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其他继发性头痛。
跨时代创新方案落地可及
助力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过往由于特异性药物的缺失,偏头痛的治疗在疗效及安全性上存在较大局限。多数患者往往存在对治疗方案相应不足、症状易复发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因会引起剧烈血管收缩,对于心脑血管等患者不适用,患者亟需更有效、安全性更高的创新治疗方案。对此,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头痛专家介绍:“在偏头痛发作期间,三叉神经血管反射激活,导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释放增加,因此,阻断 CGRP 或拮抗其受体可控制急性偏头痛或预防偏头痛发作。CGRP受体拮抗剂口崩片能够阻止CGRP与其受体结合,进而阻断偏头痛发作通路,抑制引起偏头痛发作的血管扩张且不会引起血管收缩,同时抑制过度疼痛信号传递和神经源性炎症,从而快速有效缓解偏头痛发作症状。CGRP受体拮抗剂是从偏头痛的机制出发,研发出对应的药物阻断发病通路,而非仅仅是被动地缓解疼痛,对于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而言,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还应管理好日常生活,如保持每周五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像慢跑、游泳、球类运动等。此外,还应避免熬夜、过度用脑等。”浙大二院神经内科头痛专家提醒,虽然目前偏头痛仍无法完全治愈,但患者依然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重新回归正常工作与生活,使人生焕然一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