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走进两千多年前的“神秘王国”中山国

    潮新闻 记者 徐钡儿 通讯员 南越王宣2024-03-16 07:36全网传播量859
    00:00
    00:00


    主办方供图

    “千乘之国,中山雄风。”3月15日, 由南越王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正式开幕。

    据了解,本次展览选取了175件/套中山国具有代表性的出土文物进行展出,其中,行唐故郡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为首次展出。这个两千多年前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到底藏有什么奥秘?

    主办方供图

    中山国位于今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南部,是东周时期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白狄族鲜虞部所建立的诸侯国。中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灵活的战略战术、勇猛善战的游牧精神,成为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第一次作为国名载入史册。中山国在与中原列强争雄抗衡中,经历多次兴灭,都城多次易地,加之史载不详,两千多年来战国中山国成为鲜为人知的“神秘王国”。

    战国中山国的考古发掘是20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21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山王陵、中山国都灵寿古城、中山国早期代表性遗存——行唐故郡遗址等陆续被发现、发掘,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揭开了中山国的神秘面纱,使中山雄风再现于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展出“中山三器”中的铜圆壶,该铜圆壶的圈足上刻有铭文23字,记录了壶的重量和制壶工匠的名字,壶腹上刻有182字,是中山国王为父亲写的一篇悼词。

    潮新闻记者 徐钡儿摄

    中山国手工业生产发达,能工巧匠众多,灵寿古城内发现的手工作坊遗址具有一定规模,官营作坊有专门的生产管理机构,许多产品上刻、铸有器物的制造年代、督造官吏和工匠姓名。战国中山国遗址出土文物数量庞大、种类齐全、工艺水平较高,有铜、陶、金银、玉石、玛瑙等大量精美的艺术品,且出土文物中拥有众多之“最”,充分反映了中山国商业繁荣,综合国力之强。

    主办方供图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带着游牧民族背景的中山国不断吸收华夏文明,其器物不仅拥有草原民族特色,还深深烙印着中原文化的印记,反映了中山国多元文化因素的融合与创新。随着中山国不断对中原文明的吸收,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已与中原地区的各国趋同,中原王权思想及礼乐制度都深刻影响着中山国贵族的生活方式。

    主办方供图

    “千乘中山——古中山国精品文物展”作为南越王博物院“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系列展览”之一,以重要考古发现为切入点,通过“考古发掘 中山重现”“立国兴邦 经年浮沉”“车辚马萧 千乘之国”“习礼中原 兼收并蓄”四个部分全面展示中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以175件/套珍宝,展示中山古国的独特风采,折射悠悠华夏多元文化融合的博大与恢弘。据了解,展览将持续至6月16日。

    “大家可以直接触摸到我们的仿制品的兵器,可以感受到2000多年前的人使用兵器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展览的策展人何少伟表示,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山国,展览融入了数字化的策展互动区。中山国作为游牧文化的代表,积极吸收华夏文化的优秀成果,创造出多元融合的物质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策展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展览能让观众了解北方族群华夏化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路径和演进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