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母亲,太阳有没有母亲?有,就是羲和!
东海扶桑有个羲和国,羲和国有个女子叫羲和。帝喾东巡时,见其贤惠,纳为妃。羲和的生产力实在强,一口气为帝喾生了十个儿子,还不是一般般的常人,而是光芒万丈的太阳。
细心的读者会发问:前面有“常仪梦吞太阳生八元”,这里又出现“羲和生十日”,有没有搞错。
我不知道。
《拾遗记》卷十说:“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这是“常仪梦吞太阳生八元”的来源。
《山海经·大荒南经》亦云:“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这是“羲和生十日”的出处。
孰是孰非,读者自辨。也有人说,羲和与常仪是同一人。
羲和每天带着值日的孩子出巡,拉车的是六条玉龙。羲和定下铁律:除了值日的,其他九个孩子留在家中不得外出,如此轮番,绝不允许破坏。孩子值一次班,便是一天,一天的长短,就看羲和母子的心情了。有人感觉度日如年;有人叹曰“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
太阳的家在旸谷,旸谷位于今天的山东日照。
《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jūn dī)。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yáng)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汤谷,也作旸谷;乌,即三足乌,也就是太阳;扶木,也称扶桑树,是太阳的床。
《海内十洲记·带洲》:“多生林木,叶如桑。又有椹,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树两两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为扶桑也。”
十个太阳晚上都睡在扶桑树上,第二天值日的睡在梢头,其他九个分别睡在下面的枝丫上。
《拾遗记》。据CFP。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太阳一天的行程及对应的时辰名称,引文来自《淮南子·天文训》:
“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晨明,又名平旦、黎明、早晨、日旦,对应“寅时”,即3:00-5:00。此时,太阳将出而未出,也就是黎明时分。羲和唤醒值班的太阳,解开系在扶桑树上的太阳车绳索,暗夜之幕即将拉开,这个将明而未明的时刻,谓之“晨明”。
“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阿(今江苏丹阳),是谓朝明。”朏(fěi)明,又名日始、破晓、旭日,对应“卯时”,即5:00-7:00。此时,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临于曾泉,是谓食时。”食时,又名早食、朝食,对应“辰时”,即7:00-9:00。这个时间,正是吃早饭时候。
“臻于衡阳,是谓禺中。”禺中,又名隅中、日禺,对应“巳时”,即9:00-11:00。此时,已接近中午,村里的炊烟已袅袅升起,开始做中饭了。
“对于昆吾(亦名青石岭,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北),是谓正中。”正中,又名日正、中午,对应“午时”,即11:00-13:00。此时,太阳正悬挂中天,直射大地中心——都广之野(今成都)。都广之野有一棵大树,名建木,高千丈,直插云霄。建木即天梯,连通天地,无论是天上的仙人还是地上的百姓,都可通过天梯上下走动。
“至于鸟次,是谓小迁。”小迁,又名日跌、日央,对应“未时”,即13:00-15:00。此时太阳已经偏西,众鸟飞向西南,纷纷投入鸟次山栖息。
“至于悲谷,是谓晡时。回于女纪,是谓大迁。经于虞渊,是谓高舂。”晡时,又名日晡、夕食、下舂、日入等,对应“申时”,即15:00-17:00。高诱注:“悲谷 ,西南方之大壑,言其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曰‘悲谷'。”虞渊,亦称“虞泉”,传说为日没处。
“次于桑野,是谓晏食。”晏食,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对应“酉时”,即17:00-19:00。此时太阳已经西斜,该吃晚饭了。桑野,也称桑林,一天的旅程马上就要终结,接下的时间就要交给月亮妹妹了。
“薄于虞泉,是谓黄昏。”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对应“戌时”,即19:00-21:00。此时,太阳到达虞泉,沉入崦嵫山。崦嵫山位于今甘肃省天水齐寿山,山下有一条河流,名为蒙水,蒙水流入虞渊。崦嵫山上有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叫若木。若木全身彤红,点缀在绿叶丛中,十分好看。这里也是太阳的家,他们住在若木上。据清段玉裁《说文·木部》:若木,即扶桑。扶桑树旁有个浴池,名旸谷,也叫汤谷、甘渊、咸池。下班后的太阳母子在浴池里泡个热水澡,洗去一天的疲惫。
人定,又名定昏,对应“亥时”,即21:00-23:00。此时,已沉入暗夜,万物都在休息,所以称人定。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对应“子时”,即23:00-1:00。也就是天黑到天亮的中间点。
鸡鸣,又名荒鸡。对应“丑时”,即1:00-3:00。就是天鸡打鸣的时间段。天鸡一叫,普天下的鸡都会跟着啼叫,新的一天随之就要开始。
干旱。资料图。据CFP。
尧上位可说是顺民心合天意。
《述异记》载:“尧为仁君,一日十瑞。宫中刍化为禾,凤凰至于庭,神龙见于宫沼,历草生阶,官禽五色,鸟化白神,木生莲筵,蒲生厨景,星耀于天,甘露降于地,是为十瑞。”
表面一派祥和,高辛氏家族内部却波涛汹涌。尧接帝位,众兄弟心中不服,吵吵闹闹,说凭什么这把椅子就让你老四去坐!
《淮南子·本经训》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兄弟为争夺帝位吵闹不休,地上不和谐,天上也出了怪事。
尧元年六月的某天,清晨。
京都,郊外。
三三两两的农舍散落在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有农人在地里劳动。一位中年男子面对东方,拄着锄把歇息,见天边泛出鱼白,继之,鱼白下方镶上了金边,金边渐渐扩大,变红,形成一片朝霞。但今天的朝霞与往日有所不同,特别艳丽,范围也特别广,从东方向南北延伸,形成半球状,几乎将整个农庄包围了。
一轮红日冉冉而起。
“真美!”男子脱口而赞。随之,又一轮红日窜出。
“咦——”男子揉了揉眼睛,“今天怎么会出现两个太阳?”
不一会儿,第三颗太阳紧跟着又蹦了出来。
“快来看啊——,今天出了三个太阳!”有小孩惊呼。
“别胡说八道。”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真的,妈妈,不信你出来看。”
“又出来一个!”
京郊人山人海,男的,女的,小孩,老人,都面朝东方,翘首仰望。
“七个,八个,九个……”
十个太阳追追逐逐,向天心游去。
小孩子奔跑着,欢呼着,脱下衣服挥舞着,欢乐的气氛似乎会感染,大人也脱下了衣服。
热烘烘的,有老人嫌热回屋了。天越来越热,人们纷纷躲进自己的家。
第二天,照样是十个太阳。
第三天还是十个。
……
地里的禾苗开始卷了起来,人们为禾苗浇水。你要浇,他要浇,沟渠里的水明显不够了。族长打开水塘的闸门放水。有人为争夺水资源吵起来了,族长不断为人们调解。这边消停了,那边又吵了起来。族长脸如苦瓜。
水塘里的水干了,族长带领人们开始挖井。清凉的井水倒进农田,卷曲的禾苗又舒展开来。几天后,新打的井里也汲不出水来了。别说是浇灌禾苗,连饮用水都成了问题。
人们不断地深挖井。最后,无论怎么挖,也挖不出半点水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