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是金庸先生百年诞辰,网上铺天盖地的纪念,也勾起了我一点点念想。
我对金庸小说疯狂着迷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六年级到高中第一年那个时间段,大概15岁以前,算来、竟然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
昨天见过的人,今天我就能叫不出名字,可20年前看的书,我还记得那么多情节、台词、人名。比如,段正淳的老婆和女朋友们:她们是刀白凤、修罗刀秦红棉,俏药叉甘宝宝、王夫人,阮星竹,康敏……
那时也看金庸,也看古龙。金庸看得多,古龙看得少。古龙很有才华,文字是那种帅气的飘逸,有世间百态,英雄末路,游侠也会为了一顿饱饭上街卖艺。相比之下,金庸就显得匠气。
但我始终觉得,古龙学不来,金庸可以。古龙是“聪明”,金庸是博览群书、学贯古今积淀下的“智慧”。
当时看金庸也跟许多人一样,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抱着各种版本的大部头,停不下来,射雕有5本?天龙有7本?记不清了,总之每一部小说都好长好长,张无忌一本书都讲完了还没出场,乔峰也在很后头……这么长的铺垫,我当初是怎么还饶有兴致地看下来的?
爸妈把我的课外闲书看作洪水猛兽,每次抓到少不得一顿骂;上课看小说,老师们也很头疼,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老师们其实也很喜欢~我的物理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说自己当年在高考前一天,看83版射雕英雄传看到失眠,导致自己高考没考好,所以最后只能来当老师了。从此,觉得物理课也没那么无聊嘛。还有一次,在数学老师——一个顽固的老头子家补课时,发现他有一箱子金庸小说,还是盗版书,随手翻一页,尽是错别字。数学老师也变亲切了。
我对那种洒脱的、对伴侣忠诚的、悲情的人设欲罢不能,所以,我喜欢《神雕》《倚天》《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不喜欢《鹿鼎记》《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并且自以为《天龙八部》是写得最好的一本,结构最完整,格局最大,登峰造极地好。
我最初对于“爱而不得”的理解是从金庸的书里看到的……
张三丰100多岁了,手里还把玩着那对铁罗汉,年少时遇见了太耀眼的人,就变成了一生的意难平。
我最初对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愤懑也来自金庸……
霍青桐英姿飒爽,才华与美貌并存,终究敌不回香香;程灵素到底哪里不好,胡斐你为什么要选择袁紫衣?程灵素心跳都要停了,你却说你要结为兄妹?
还有对那种三分不羁,亦正亦邪的人物的喜爱也从这里埋下种子……
金蛇郎君夏雪宜怎么看都比循规蹈矩的袁承志更有魅力,杨康那么坏但是他是真的爱穆念慈,杨过、杨逍,甚至长相不那么出色年纪还有点大的令狐冲,家国天下,千秋伟业,都不如和有情人快意江湖。
还有三观炸裂,惊掉下巴的“菩提树下,花子邋遢”,怎么会有人为了惩罚男人,这么作贱自己……那些震耳欲聋的话,赵敏在光明顶抢亲:“我偏要勉强”,周芷若在少林寺心虚“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金庸笔下的女人们,我最喜欢的,是书里几乎没有正面描写的黄老邪的夫人冯蘅。只字片语,就描述了一个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女人。读书时,有人跟我说,黄药师爱上了他的女徒弟梅超风,我急得要跟人打一架。谁能比得上冯衡呢?黄药师也算清风霁月,怎么会移情别恋呢?我对冯衡的执念是透过黄老邪的滤镜,就像男人看白月光,也可能是对黄老邪的爱屋及乌,能让黄老邪娶回来并且念念不忘的人,必然有她的过人之处吧。我觉得黄蓉的聪明、风华可能不及冯衡十分之一。
第二喜欢的是,阿朱,“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代,也只有一个阿朱。”我和你一样啊,萧大侠……这么好的阿朱,你怎么能亲手杀了她。每每想到阿朱的死,我都感觉心口隐隐作痛,也就理解了心爱的人被亲手击杀、死在怀里后,萧峰为何走遍中原、草原也无法消解这份悔恨。
如果还要排第三,是华山派宁中则。任我行对她佩服半个,我也喜欢半个,因为她选中的夫君是岳不群。才女的眼光也不过如此。
十五、六岁读金庸,我常常以为,他对我的世界观、择友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使我天然对爱喝酒的人抱有几分好感。喝得酣畅淋漓,方显义薄云天。
他告诉我,成为霍青桐那样的女孩子,交令狐冲那样的朋友。
(注:书和影视剧情节或有混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