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塘江畔看灯光秀,以前最好的位置是‘站在南岸看北岸’,今天却是“站在北岸看南岸’。”
杭州网友的这句感慨,道出一种逻辑:一场亚运盛会,正在悄然重塑杭州城市格局。随着“大小莲花”并蒂绽放、亚运盛会辉映杭州,南岸的奥体板块,已成为杭州城市新封面。
近日,我们从一场设计方案评审会上获悉,“大小莲花”西侧的三桥南区块,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这个区块目前暂时被命名为:杭州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区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
后亚运“潜力股”?
钱江南岸,产城新地标呼之欲出
显然,滨江已率先站上后亚运时代新赛道。在1月召开的中共滨江区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书记章登峰表示,接下来,滨江要把江南科学城、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发展区块打造成为全市的“产城新地标”。
那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潜力几何?
其一,区位优势无可比拟。“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在杭州奥体中心西侧,与钱塘江北岸的钱江新城核心区隔江相望。”杭州市规划资源局滨江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风介绍,这块地,是钱江沿岸“最具价值的区块”,也是滨江实现城市能级跨越的战略支点之一。
前边提到的江南科学城,是未来滨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主要战略支点;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则承担着引进高端服务业、为滨江壮大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使命。
摊开地图,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毗邻滨江物联网小镇。该小镇3.6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智能物联、集成电路、智慧安防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光科技型企业就有43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19家。
可以预见的是,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将为物联网小镇提供产业上下游配套。若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能够引进一批律所、投融资机构,甚至是一些全球研发型、管理型、结算型总部落地,物联网小镇的企业无疑将尝到第一口“鲜”。
奥体板块的辐射范围再扩大到滨江全区,想必可以推动滨江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向价值链更高端延伸,支撑杭州打造全国一流总部经济中心和现代服务业标杆城市。
其二,“留白”可供无限遐想。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的重点建筑设计范围,北至闻涛路,南至滨盛路,西至在建奥体中学,东至飞虹路,设计用地面积共计约37.5公顷。
37.5公顷,什么概念?奥体国际商务中心指挥部负责人在现场为我们进行了换算,这相当于52个足球场的面积,“留白”足够充裕。再加上周边已建成的场馆,整个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区域面积共1.35平方公里。
要知道,高新区(滨江)是全省面积最小的县级行政区,全域只有72平方公里。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1.35平方公里,虽然放到全国乃至全球版图上只占一小块,但足足占到整个滨江面积的2%。
滨江版图上这关键性的2%,将如何蝶变?期待值,拉满。
“亚运核心”请作答
亚运红利持续释放,怎么接住?
除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充裕的“留白”空间,亚运红利才是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的核心竞争力。一座城,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世界级曝光度?办大型赛会无疑是最优解。
“两个亚运”,让杭州实现从“天下从此重杭州”到“天下再识新杭州”的大跨越,杭州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美誉度也显著提升。在此期间,作为“亚运核心”的高新区(滨江),在世界舞台上获得高频曝光,城市辨识度显著上升。
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作为亚运场馆“大小莲花”所在地,无疑将吸到后亚运时代带给杭州的第一波“流”。从几组数据中可获得印证——
“两个亚运”闭幕后,“大小莲花”迅速由赛转运,演唱会场场连开,不少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大呼“一票难求”“上座率高”,截至目前,“大小莲花”共接待市民51万人次。
在亚运效应的加持下,2023年高新区(滨江)社零比上一年度增长3.9%,其中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7.5%,增速位列杭州第二。
……
从更深层次上承接亚运红利,滨江早已打出先发一枪。2023年10月23日,即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后第一个比赛日,高新区(滨江)便面向全球发出征集公告,为奥体片区征集具有国际化视野、前瞻性思维、创新型设计的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加快谋划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是高新区(滨江)抢抓后亚运机遇的体现。”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顾华锋透露,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将被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滨水空间和高端总部集群。
1平方公里
何以点亮后亚运时代?
滨江乃至杭州版图上这关键性的1平方公里,不仅是推动滨江自身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更将是未来杭州弥补城市国际化短板的重要抓手。
前不久,两则消息引发关注:杭州成为全国7个城市之后新一个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城市;城区总人口达到1002.1万,成为全国10个超大城市之一。大家都在好奇,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城市能级再次跃升之后,杭州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号,在今年的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明确解答——“为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注入新内涵”。
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是杭州持续放大亚运效应、阔步迈入超大城市新征程的再出发之年。在1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便印发了《关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奋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阶段任务:到2035年,杭州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杭州要想进阶为国际大都市,首先要做的就是补齐短板,短板有哪些?浙江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认为,杭州国际化人才数量、企业数量、产业集群规模等还远远不够,创业创新环境的国际化程度也不够高。
滨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短板作为发力点。“创新生态圈很重要,一个地方的创业创新氛围浓厚起来,就需要有很多机构去做服务。”他观察到,上海、苏州等地有不少外资服务机构,杭州的数量则比较少,“硅谷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形成了完整的创新生态。”
谁会成为杭州的“硅谷”?很多人把希望投注给滨江。在“国际滨”,本土民营企业加速出海,在浙江省商务厅日前公布的2023年度浙江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名单中,滨江有大华、泰格医药等4家企业上榜;跨国公司也加速“走进来”,赛诺菲是首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在滨江就设立了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判断其能否成为杭州的“硅谷”,拥有跨国公司数量是一方面,滨江还诞生了“类硅谷”的创新生态。“国际滨”有着超高的资本密度、创新密度、人才密度,无论是上市企业数量、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还是百强创造力企业入围数,在杭州各区县(市)中均位列第一。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滨江下一步打造“硅谷天堂”的必然选择。把目光再聚焦到钱江南岸的这1平方公里,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是滨江营造世界一流开放创新生态的战略支点。
不妨来展开遐想,这1平方公里,可以去吸引什么类型的服务机构?沿着数字经济主赛道延链补链,滨江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达883.4亿元,总量居杭州第一,坐稳杭州“工业第一区”宝座。要想在高基数上实现更高增长,就需继续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国大城》作者、经济学家陆铭提出过一个观点:“对于全球和全国制造业产业链具有强大控制力的,恰恰是研发、设计、金融、贸易等服务业”。
借打造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这一历史性机遇,“国际滨”完全有希望成为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入驻的首选地,从而带动滨江乃至整个杭州的制造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的位次。从长远来看,这无疑将提升杭州在世界坐标系内的城市竞争力。
这些天,有5家具备国际化背景的设计团队来到了设计方案评审会的终审环节。他们将对奥体滨江国际商务区的区域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整体景观等内容提出优化方案,同时对重点建筑设计范围的建筑和公共空间进行深化设计。
钱江沿岸的这1平方公里,何以点亮后亚运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