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在余村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此后,余村通过不断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从挖矿致富到绿色创富,以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嬗变。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竹子一头连着生态文明,一头连着共同富裕。”作为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告诉潮新闻记者,今年他提交了《关于推动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尽快纳入国家CCER体系的建议》、《关于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 助推绿色经济发展的建议》等,建议将重点围绕竹产业等绿色产业等来作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 受访者供图
走绿色低碳共富路
助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品种最丰富、竹产品生产历史最悠久、竹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国家。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我国竹林面积641.16万公顷,其中毛竹林467.78万公顷,年可用竹资源超过1亿吨。
作为全国著名的竹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拥有百万亩竹林,近年来安吉致力于发展竹产业。2021年底,安吉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今年1月,安吉167个村拿到了竹林碳汇共富项目的第一笔分红,共计3亿元。
汪玉成建议,基于安吉竹林碳汇改革的探索和已经形成的《竹林碳汇经营项目方法学》,加快推动该方法学尽快纳入国家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系统)方法学体系。对安吉县乃至全国其他竹产区1.1亿亩竹林来说,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林业碳汇融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这对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以及共同富裕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安吉余村 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要让‘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共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汪玉成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如果能让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就能绘写“绿色共富”的大文章。
与此同时,汪玉成也注意到,塑料污染治理是全球生态治理难题之一。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11月中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
目前,国内有上万家竹加工企业,开发了100多个系列超1万种产品,在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建筑材料、纺织造纸等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较多领域实现了塑料替代。
汪玉成建议,大力推进“以竹代塑”,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这样一来,中国就能向世界提供塑料污染源头治理的新方案,为竹资源丰产地区提供新的发展路径,也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撑。”
安吉的美丽乡村 安吉县委宣传部供图
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
探索绿色知识产权转化新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而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样成为汪玉成关注的重点,他认为,绿色知识产权布局是基础,绿色知识产权转化则是关键。
目前,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高价值绿色知识产权,成为拉动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底,全球有效绿色发明专利累计已达139万件,我国拥有量占比约41%。其中,浙江省绿色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累计达到4.5万件,占全国绿色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9%。
“总体来看,安吉县乃至整个浙江省的绿色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积累已有相当的基础,现阶段亟需进一步推广绿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促进绿色技术产业化,助推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汪玉成建议,要加快构建绿色知识产权生态圈,促进绿色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同时,要加快推动绿色技术专利产业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俯瞰安吉余村 安吉县宣传部供图
汪玉成进一步补充道,这就必须加快绿色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发挥浙江绿色知识产权推广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充分转化运用;激发省内科研单位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工作人员考核管理机制,加大绿色技术创新成效在考核评优中的比重,提高科研人员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加大绿色知识产权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从事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推进绿色技术主体协作融合,引导省内绿色技术创新企业、高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主体与中介机构、金融资本等联合,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金介”合作机制,促进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运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