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湖州市长兴县第六届政协主席张全镇:记参与重建大唐贡茶院

    长兴政协 2024-03-05 03:26全网传播量1895
    00:00
    00:00

    委员名片:张全镇 长兴县第六届政协主席

    1949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参加工作,先后任长兴县煤山公社血防办主任、团委书记,煤山镇管委会主任、党委副书记,白岘乡党委书记,煤山区委副书记,小浦镇党委书记,煤山镇党委书记,长兴县计经委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共长兴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中共长兴县委副书记,县政协党组书记。2003年3月,在长兴县政协六届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县政协主席。

    2004年2月,县政协主席张全镇在六届二次会议上

    我于2003年初担任长兴县政协主席职务,直到2007年初从政协领导岗位退下来,这一届政协工作中,最值得骄傲的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直接参与了大唐贡茶院的恢复重建。

    长兴顾渚山紫笋茶有着悠久而又辉煌的历史。1200多年前,陆羽来到顾渚山,发现了紫笋茶并推荐成了贡茶。公元77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贡茶院建起来了。世事沧桑,贡茶院几经兴衰,最后遭大火焚毁。1984年贡茶院遗址并摩崖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8月4日,日本茶史考察顾渚山茶文化

    2004年春,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率领研究会的专家学者来我县考察大唐贡茶院遗址,我和县长陪同考察。考察结束时,刘枫会长指出,顾渚山紫笋茶文化是中华茶文化历史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应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在条件成熟时恢复重建大唐贡茶院。这对振兴长兴茶叶生产、发展旅游事业、弘扬中华茶文化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由此,我对紫笋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正式提出了适时重建大唐贡茶院的议题。

    紫笋茶文化的研究

    2004年下半年,在市领导促成下,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始酝酿大唐贡茶院重建工作。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怎么建?1200多年前的建筑历史久远,恢复重建需要历史文化的支撑;二是资金问题,这么一个大项目,钱从哪里来?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任务落到了县政协的肩上。县委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说:重建贡茶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要以真实的历史文化为依据,要向世人展示唐代茶文化的精华,不能搞成不伦不类的东西。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挖掘、研究紫笋茶文化历史的任务就交给县政协吧!

    2005年春,县委正式下文成立“长兴顾渚山茶文化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任组长,我和其他县领导任副组长,下设贡茶院、摩崖石刻、古茶山、长水公路四个工作组。我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唐贡茶院的规划、设计提供真实可靠的历史文化依据。政协有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机构,同时政协确实是“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我们完全有信心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县政协确定一位具有文学素养的副主席任负责人,由文史委的同志直接担纲此项任务,在全县范围内抽调几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组成了精干的研究专班。

    研究人员不辞辛劳,读古籍、查资料,不到两年,撰写了60多篇研究论文,比如《陆羽在顾渚山的主要活动及其对紫笋茶的贡献》《贡茶院兴建、沿革的历史及其他主要历史遗迹的分布和考证》《摩崖石刻的文字内容辨识及考证》等,茶界的核心期刊《茶博览》于2006年第二期、2008年第二期均发行了“长兴专刊”。

    《茶博览》长兴专刊

    《茶博览》长兴专刊

    县政协为汇集紫笋茶历史文化资料,也为宣传紫笋茶文化,决定编纂《历代紫笋茶诗文录》一书。由于人手少,我就自己动手查资料、校对文字,“文章千古事”,我不敢有一点点懈怠。为节省经费也为了培养自己摄影的兴趣,书中插图大部分是我自己去现场拍的。一次去顾渚古茶山拍照,一不小心,脚踩浮石跌滑数米,自感全身疼痛,在场人大惊而紧急扶救。我佯装无事,还作“年轻态”。

    令我非常感激的是有关省领导在百忙之中为该书题名和作序。记得2007年秋,研究人员都说,这本书若能请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刘枫会长题名该多好啊!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赶到杭州。因不敢直接找刘枫同志,故拜托省政协的一位朋友。大约隔了一个月,省政协办来电话说,刘枫同志的字已题好,请来取。当我看到刘枫同志雄健浑厚、劲挺古逸的墨迹后真是喜出望外。

    后来,我们又想请在长兴任过县委书记的茅临生副省长为该书作序。我冒然给领导打电话,想不到茅副省长欣然应允。还嘱咐我:紫笋茶文化要好好研究,长兴紫笋品牌要打响!领导的关爱和勉励,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也增强大家进一步搞好茶文化研究的信心。

    2008年10月,该书在全省政协文史工作会议上获优秀文史资料图书三等奖。

    《历代紫笋茶诗文录》

    《历代紫笋茶诗文录》

    《历代紫笋茶诗文录》

    重要决策的参与

    尽管县委领导明确县政协主要任务是进行茶文化研究,但在关系到整个顾渚山景区(包括重建大唐贡茶院)开发建设的重要决策也要求政协积极参与,并认真听取政协建言献策。

    2005年初,刘国富县长主持《顾渚山茶文景区总体规划》例会。会上听取了旅游局和水口乡政府关于顾渚山茶文化景区总体规划的汇报。该规划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编制,本规划中同时编制了《贡茶院详规》。会上我代表政协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整个规划要因地制宜,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不要千篇一律地搞人工造景;二是要重视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尤其要搞好农民建房规划,逐步解决景区范围内景点与人居混杂的状况。

    2005年4月的一天,县委书记郑重地对我说:“老张啊,贡茶院的项目不能再拖了!等、靠、要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在投资管理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创新,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紧接着,国有长兴永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融资投入5000万元成立长兴顾渚景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2005年8月9日,顾渚山大唐贡茶院保护性重建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在长兴国际大酒店召开。来自国内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六家单位参与了设计方案的评选,六个方案全部在酒店大厅展出。中科院院士李道增教授等五位专家应邀担任评委。经专家投票表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提供的方案获第一名。

    正当县里紧锣密鼓地筹备重建大唐贡茶院项目时,传来信息:文物管理部门不准在原址上兴建。县领导非常清楚,大唐贡茶院遗址当时属省级文保单位,未经批准是绝对不能动工的。因而,争取上级批准是一个关键问题。

    经过专题报告后,省文物局领导亲自来到顾渚山踏看。说来也巧,那天县主要领导外出,由我和宣传部长陪同。在去现场的路上,我极力宣传贡茶院辉煌历史和重建的重大意义,而省文物局领导反复向我们阐明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现场踏看后,省文物局领导为顾渚山水的景色所陶醉,为贡茶院的辉煌历史所折服。我们请他在“陆羽茶庄”品尝紫笋茶,他既严肃又中肯地谈了三点意见:一是要保护好大唐贡茶院遗址, 原址上不可兴建,可在原址旁建设;二是设计要有权威、有专业水平、经得起历史检验;三是绿化要自然。顾渚山的景色本来就很美,一切要原生态,不要再搞人造的东西。

    时任省文物局局长长鲍贤伦为大唐贡茶院题字

    2005年9月,县里召开四套班子会议,审议通过大唐贡茶院重建设计方案,年底,工程进入公开竞标。翌年2月放样开工。至此,茶界人士和长兴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唐贡茶院重建工程终于动工。

    关于长兴至水口的公路原先并没有新建的计划。我在调研中预见到大唐贡茶院重建后,必然为海内外所注目,每年将引来大批量的游客,原有的乡村老公路是不能适应的。同时,当地群众也有新建的强烈要求。我及时将这一信息向县委作了汇报,之后,长水公路列入景区建设规划。

    大唐贡茶院的建筑设计风格是全木仿唐结构。在工程进行中,施工管理人员向我反映了木质防腐的难度大且成本较高。我建议将离土面较近的木支柱改用水泥柱,这样既可以防腐又节约成本。之后按我的建议施工。

    开发建设的视察

    为了切实有效地保护顾渚山历史文物和生态环境,高标准地推进大唐贡茶院的开发建设,县政协对顾渚山茶文化遗址开展视察。

    2004年底,由我和一名副主席率领县政协文史委成员,县府办、文体局、旅游局、水口乡的相关负责人,及茶文化研究人员和部分政协委员,视察了顾渚山茶文化遗址。主要包括大唐贡茶院遗址、摩崖石刻、古茶山等。

    遗址上除了一座由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立的纪念碑以外,已成了一片清秀挺拔的竹林。

    文保碑,县人民政府1984年立

    对古茶山的视察,我们按照陆羽《茶经》所记载的茶山地名,来到了古茶山——山桑坞(今方坞岕)。这里的山谷由西向东南,朝向太湖,谷中有一条山溪、泉水清澈透底。抬眼望去坞谷幽深、布满烂石;漫山的翠竹和成片的茶丛相间。直接再现陆羽茶经中“阳崖阴林”“上者生烂石”以及“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的内容。

    宋版《茶经》 一之源 “紫笋”二字

    担任向导的老茶农告诉我们,原先这里的茶树都有一人多高,因为采摘不便,不少茶树都被砍下或折断来进行采摘;山顶上原来还有一棵一丈多高的老茶树,有一年被一茶厂老板砍去做标本了。视察人员听后无不扼腕叹息!

    最后,我们视察了顾渚山的唐宋茶文化摩崖石刻。当时已发现顾渚山摩崖石刻三组九处,比较著名的有唐杜牧、袁高、张文规、于頔等石刻。史料记载在明月峡还有颜真卿刻石碑(已废)。顾渚山的摩崖石刻我早有所闻,但像这天这样全面、细致地察看和欣赏,还是第一次,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感慨万千。在视察白洋山摩崖石刻时,我们发现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原来不知哪位好事者,出于“关心”历史文物,将唐湖州刺史袁高的石刻字用石灰全部涂抹了一遍,还将其中“荼”字(唐以前“茶”字为“荼”)改为“茶”字。全体视察人员深切感到保护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摩崖石刻:唐袁高、于頔、杜牧石题刻

    但令视察人员最为痛心的还是斫射界五公潭摩崖石刻。当我们一行人来到该地的时候,发现石刻原址已成为山上砍伐运输毛竹的一条通道,几个农民正背拖毛竹从石刻上摩擦而过!视察人员痛心疾首,立即予以制止。并立刻与到场的文体局领导和村干部商量保护事宜。这时,当地一位老农向我们介绍说,原先这里还有二组石刻,在“大跃进”年代,有人在这里放炮开石,石头被一些农民运回家造猪圈去了。

    回来后,我们立即向县政府递交了《关于加大顾渚山茶文化遗址保护力度的视察报告》。很快,县政府下文件、发通告,并采取切实措施,有效地保护古遗迹。

    后来,我们还组织市、县两级政协委员就景区农民乱建房和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专题视察,及时向县政府提出建议,进一步保护了顾渚景区的环境,为推动以大唐贡茶院为中心的顾渚景区科学建设和发展作出政协的贡献。

    盛大节日的到来

    2008年5月28日,对茶界、对长兴人民来说是一个非常荣耀的日子。这一天, 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湖州(长兴)首届陆羽茶文化节在长兴县举办。同时,大唐贡茶院隆重举行落成典礼。

    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湖州(长兴)首届陆羽茶文化节举行(陈鲜忠摄影工作室供图)

    来参加会议和庆典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第 一副主席张榕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杨汝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茅临生,浙江省政协原主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等国家和省级领导;中共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中共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马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韩国茶人联合会会长朴权钦,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宋少祥,中共长兴县委书记刘国富、县长章根明与来自世界各国的800余名茶界专家、文化名流、商业精英等参加了会议和活动。

    仪式现场(陈鲜忠摄影工作室供图)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也正是在这一次长兴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设立“国际茶日”的建议,后来“国际茶日”于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21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长兴会议场景(长兴大剧院黄伟供图)

    2008 年 5 月,时任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在长兴县“两会一节”上讲话

    会议入场券(潘辉明收藏)

    重建的大唐贡茶院,再现了唐代茶文化历史的主要原貌;同时,又与时俱进,锦上添花地增加了纪念茶圣陆羽的新建筑。其规模之大、品味之高、门类之盛、气势之雄堪称当今世界茶文化之最。贡茶院内部展览精彩纷呈、趣味无穷。既传承了古代历史的文脉,又蕴涵了当今时代的新气息。总而言之,重建后的大唐贡茶院既是一座唐代茶文化历史博物馆,又是吃茶休闲的好去处,也是远离喧嚣、畅心怡神的场所,更是游山玩水、回归自然的好地方。

    第十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浙江湖州(长兴)首届陆羽茶文化节和大唐贡茶院落成庆典,我没有参加,因为我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我通过收看电视、翻阅报纸来了解情况,来分享庆典的喜悦和快乐。我没有遗憾,因为重建的大唐贡茶院凝聚着我和政协委员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我感到莫大的欣慰,我的心情正如贡茶院中一幅楹联所述:登顾山观太湖广阔无际而心旷神怡,入院寺品香茗清心寡欲而宠辱皆忘!

    钱起《与赵莒茶宴》 张全镇书

    (口述:张全镇;整理:刘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