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割裂’的生活,有人在抖音上拍着的田间地头,也有人在小红书上晒着精致富裕,唯独少了我自己所感受到的,像王慧敏一样的职场生活。”
3月3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三十三岁的决心》新书分享活动在杭州纯真年代书吧举办,谈及创作初衷,青年作家宇澄如是说。
在宇澄所经历的生活中,人们会愁中午点什么外卖,会担忧独居的安全问题,甚至会经历性别方面的不平等,“人们对这些似乎习以为常,但这是不利于困境改变的,小说的意义,是借助虚构讲述真相,我想,或许可以借助文字的力量把它们说出来。”
此后两个多小时,围绕主题“30岁了还一事无成的我们”,宇澄和冰心散文奖得主陈曼冬、作家疯丢子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也与读者探讨了女性群体和年轻一代的困境与突围。
作者简介:宇澄,本科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硕士毕业于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此前,在作品短篇小说《寻房记》中,她讲述了海归女孩回京工作,因通勤距离远且不愿与男友妥协,毅然搬离对方家寻找“自己的房间。”在分享会上她透露,下一部作品依然会讲述女性的困境。
【1】真正的自洽,是与生活和解
在北京以“北漂的异乡人”身份生活多年的宇澄,写作后把关注点放在了与自身紧密相关的现实议题:女性、工作以及新一代都市青年的生活处境。小说《三十三岁的决心》便是这样一种情境中诞生的。
在《三十三岁的决心》中,南方小镇出生、如今已33岁的王慧敏每天在北京通勤两小时,做着普通营销专员的工作,离世俗的成功非常遥远。而细数王慧敏的人生,则有着很多不为人道的心酸:因为是女婴而出生不被期待,在学校遭遇男同学的卫生巾羞辱,步入职场后工资待遇低于男性,时不时要忍受公司总监以“开个玩笑”为借口的职场性骚扰,因为独居而害怕被人窥探和跟踪等等。
除了王慧敏,小说还描写了诸多面临性别困局、在压抑中度日的女性群像:王慧敏的母亲陷入“生不出儿子”的自怨自艾中,强悍上司刘亚男在职场和家庭之间捉襟见肘,少时行侠仗义的闺蜜汪梅则因丈夫赌博而被拖入深渊……丰满的人物、尖锐的议题,宛如刀锋般,撕扯着现实的遮羞布,也重燃人们内心的诘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
正如《芈月传》《燕云台》作者、知名作家、编剧蒋胜男,在书封推荐语中所写的,“从出生到求学,从薪资待遇到婚恋压力,90年的王慧敏所遭遇的系统性的性别不平等,也是每个普通女性曾经并且现在依然正在经历的。小说描绘了尖锐的现实,指出了普遍的困境,也向所有人提问:该怎么办?”
分享会现场,主持人陈曼冬抛出书中刻画的两位世俗意义中的成功者,刘亚男和雪子,通过追溯她们的人生经历,提出自己的困惑,“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还是小说中的角色,都在探索生命的意义,我想知道的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是什么都不想,傻乎乎活到五十岁,还是像小说中的人那样,在30多岁的年纪就实现自洽?”
疯丢子以书中的刘亚男为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宇澄刻画的刘亚男非常真实,她有婚姻生活、有家庭、有亲戚,小说中,当王慧敏和刘亚男相处时,往往会把她看得比较努力光鲜,但作者却让我们看到了刘亚男的苦恼和无奈,某种程度上,我对亚男是抱有一丝理解和怜惜的,她曾面对很多挫折,家里有亲人需要照顾,还经历了‘丧偶式育儿’,自己拉扯两个孩子,在北京也挺难的,但她还是坚强地去应对一切,或许某一刻她觉醒了,但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只能欺骗自己继续按部就班活下去,类似这样的女性并不少,但不能说她们不幸福。”
宇澄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回答了这个问题,“会写这个小说,也是因为我经历了一些内心的困苦和挣扎,我之前做过记者,经历过很不自由的写作状态,后来又转行去互联网大厂,被困在一个有点像‘功绩社会’的环境中,开始自动的内卷,为热搜的数字而努力。最开始的时候,你会享受这种工作的饱和状态,告诉自己生活很充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我被异化成一个我都不认识的自己,成为巨大机器中的一个零件。现在我的状态则截然不同,我觉得我是快乐并且自由的。可能到最后,我并不能回答大家,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我想生命本身就是漫长的,没有意义或许是一个答案。”
参与新书分享会的读者。
【2】不被世俗所困,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如果要给小说中的王慧敏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对谈的结尾,陈曼冬说,自己特别想给王慧敏推荐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很适合困境中的王慧敏阅读。
疯丢子说,她想告诉这个女孩,怎么开心怎么来。“我能拥有自洽的状态,就是因为发现只有开心,日子才能过好,所以要努力让自己开心,不要勉强自己,要佛系。对我来说,我没办法照顾一个比较敏感或者比较沉闷的人,因为大家经历不同、思维不同,不一定听得进去别人的开导,说再多的话可能都是白费劲,所以也只能告诉她,别勉强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
宇澄说,她想对王慧敏说,往前走,不要回头。
“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向前的路,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前方你或许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又或者不会,但都没有关系,要承认并且接受,大多数人都是碌碌无为的。其实,我身边是有像王慧敏一样的朋友的,聊天的时候,别人可能会用刘亚楠对慧敏的评价来描述她,说她就是想要躺平,不想卷入主流世界,却又有点担心外界的目光。但我对她的评价不同,就像小说里艾瑞克对她的评价一样,我觉得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一个有着唐·吉诃德风格的人物,逆着主流价值观前行,不想特别的上进,没那么自强,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当33岁的节点,她想明白了这点,未来的路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有人为王慧敏的人生加油鼓劲,也有人在王慧敏的人生中看到了自己。读书会现场,很多“勇敢”的读者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就像荡漾的水波,延展开无数充满曲折却又精彩的人生。
“我30多岁做了一个较大的决定,离开体制来创业,后来也去了大厂,工作了将近10年,看到王慧敏最开始文员的工作,哐哐哐纸张在打印机里进出那么多次,真好像我们创业时的情景再现,让人很有感触。”
“我以前也在互联网大厂干得非常优秀,面临过33岁犹豫的阶段,也有过一次职业的调整。如今,我40岁了,从0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但拥有了我想要的、更舒适的生活状态,包括今天来到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也觉得蛮开心的,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松弛感。”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今年我刚刚突破职业的瓶颈,开始把精力聚焦到与孩子相处,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我和孩子们的感情就突飞猛进,也获得了家长的认可,所以现在我心里特别满足。也就是现在,30多岁的时候,一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东西,我可以把它抛下了。”
合上《三十三岁的决心》,读书会就这么结束了,但就像小说结尾写的那样,“雪地里,一只甲虫正破土而出。”而在文本搭起的世界之外,无数的人们已经或正在抵达自己的30岁,无论他们是不是王慧敏,又是否拥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们都在面对真实的内心,寻找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