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六江谭 | GDP站上百亿元大关,景宁靠的是什么?

    潮新闻 监制 范波 审核 邬敏 本期撰文谭主 叶锦霞 共享联盟(景宁)徐丽雅2024-03-01 09:15全网传播量1093
    00:00
    00:00

    过去一周,对于每个景宁人来说,注定是忙碌的。

    2月20日至24日,景宁县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召开。在山哈大剧院的会场内外,人潮涌动,以春天为起点,一个藏风聚气、未来可期的景宁正在加速奔跑。

    而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无疑是两会最受关注的内容,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还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蓝图。今年的报告中又有哪些“干货”?2024年,景宁又是如何部署全年工作?经济又将如何开局起步?不妨跟着谭主一起来看。

    高质量发展是今年景宁最大的惊喜。报告中一份“打眼”的成绩单让景宁备受鼓舞:地区生产总值102.82亿元,增长6.0%,历史性突破百亿元关口;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达32.72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80%,生态工业振兴迈出坚实一步。

    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也是见证了景宁经济发展的韧性。2023年是景宁的“项目推进提速年、招商引资提质年、营商环境提升年”,生态工业被景宁放在了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位置。

    而在此前,作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发展生态工业对景宁来说甚至是有点“吃力”。

    一边是工业底子的薄弱,2021年景宁规上工业增加值仅为4.75亿元,只占了丽水全市的1.3%;到了2023年,景宁规上工业增加值更是以0.3%艰难开局,低于全市3.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下游;

    另一边是还要面临着“三座大山”带来的挑战,即“难”在空间受限、“困”在交通制约、“弱”在人口分散。

    要不要发展生态工业?能不能做好生态工业?景宁不仅要发展生态工业,更能做好生态工业。2022年,景宁出台了《生态工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三年目标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制定重点举措清单和谋划标志性成果清单,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和明确的目标任务推动生态工业崛起。

    2023年作为《生态工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实施的第一年,景宁在发展生态工业上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营商环境提升。在招商引资方面,景宁2023年招引大项目12个,总投资157亿元,远超2022年目标任务。为了给新引进的项目腾出土地,去年以来,景宁深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通过精准排摸,景宁梳理形成了一张低效工业用地图,并落实亩均评价、占补平衡等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土地利用质效整体提升。

    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景宁深化企业精准服务,全面推广“总经理助理”服企机制,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有事即到,无事不扰”的贴身贴心服务,让助企服务员、总经理助理真正“住”进企业,把企业家真正当成“自家人”。同时,全面梳理涉企服务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集中精准向企业推送全口径涉企政策。

    其中,作为生态工业培育三年行动的标志性工程,总投资约21.1亿元的景宁特色产业平台在景宁拔地而起。“特色产业平台的兴建对于景宁有效破解工业发展瓶颈,弥补工业短板,从而提升澄照副城的产业、人口承载能力,对构建县域产业发展主平台具有重要意义。”特色产业平台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宁特色产业平台开发面积3000亩,将新增工业用地2000亩,引进特色产业项目13个以上,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逐步形成约3平方公里的千亩百亿工业平台。

    景宁这份坚定发展生态工业的决心,为提振企业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位于景宁民族创业园的亚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高精密主轴的研发与制造。春节刚过,企业生产线就马力全开,赶制云南、山东等地的一批订单,“2023年我们取得很多成就,产值也是每年递增。2024年,我们对企业的发展也很有信心。”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娓告诉谭主,去年公司产值达到了8500万元,今年将有望突破1亿元。

    如今,景宁生态工业加快起势,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凝聚了合力兴工的强大信心。

    在长达1.5万余字的报告中,谭主注意到,“项目”一词频频被提及,共出现了85次——2023年招引大项目12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83%,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8个,“千项万亿”工程4个,省市县长工程1个,分别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11%、141%、679%;开工建设民族双创中心、双港水库及供水工程等13个亿元以上项目……倘若将工业产值视为景宁经济发展的底盘支撑,那么项目建设便是景宁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来,景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着力在项目管理服务精细化上下功夫、求突破,倾力于打造一批产业兴、基础稳、惠民生的好项目、实项目,推动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景宁民族创业园,年产20万套精密机械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忙着在各个点位开展各种施工作业,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已经全部结顶。“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项目的落地投产将会给创业园新增100余个就业岗位,这也是创业园在精密制造行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开端。”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这两天,从景宁抽水蓄能电站传来一则好消息:历时100天,电站下库导流泄放洞顺利实现全线贯通,为后续截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投资92亿元的景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景宁历史上最大的单体项目,其选址跨梧桐乡、沙湾镇两地。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建设直接带来的就业岗位已经超过了100个,小小的同兴村在项目带动之下已经有5家农家乐,还开起了小酒馆这种城市里的业态商铺。重大项目带来前所未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以其溢出效应滋润着梧桐乡及周边区块。

    “项目不仅为景宁带来了人气、财气,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发展的信心,凝聚了发展的力量。”景宁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特色产业和项目,景宁还推出“实干奋进、赛马争先”比拼机制,开展生态工业培育、交通提质优化、品质农业提升等20个专项行动。同时,制定20个三年行动子方案,形成79项重点举措、56个重点项目、64项标志性成果“三张清单”,开展常态化攻坚,助力景宁发展。

    报告中,景宁要大干项目的“野心”一览无余:提前下达2024年项目投资计划,确保项目建设加速启动。更加重视项目谋划,动态储备亿元以上项目超百个。

    2024年,对景宁来说极具历史意义,是自治县设县40周年。此次“两会”是一次总结,更是一次扬帆再出发的动员。

    定目标。今年,景宁将在这几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以上。

    定任务。在招大引强产业链方面,景宁将编制产业链发展规划,制定产业“鱼骨图”和招商地图,加快推动无“链”引强、以强成“链”、以“链”成群,力争招引产业项目25个以上、具有产业链整合力的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战略性项目破零。此外,加快推动服务链、资本链、人才链与主导产业协同发力、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政府产业基金+国企投资基金+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力争新出“一产业一政策”工具包3个以上。

    今年,生态工业“挑大梁”地位依旧不动摇。奋力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破40亿元、增加值超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这是景宁给自己定下的新指标。推动丽景园嵌入市域核心产业链,引导幼教木玩培育全产业生态圈,进一步深化企业梯度培育,新招企业与本土企业同等重视,推进规上企业成长诊断及“一企一策”全覆盖,以此加快培育具有景宁辨识度的生态工业体系,推动生态工业振兴再迈新台阶。

    山城新貌,不只是数据喜人,更要让百姓看在眼里。翻阅报告,谭主可以看到,今年景宁将部署多项政策举措,促进“民生工程”实现“量”“质”双升——

    看教育,全面推进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全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建设,实施初中提质强校工程,持续深化山区26县“县中崛起”模范校打造,同时出台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看医疗,建设标准化危重孕产妇、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力争急诊医学科达到“三甲”水平;迭代“固定+流动”的“1+4+N+X”山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保持县域就诊率90%以上,基层就诊率提升1%以上。

    看养老,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机制,持续擦亮山区养老管家服务品牌,正式运营县老年医养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标扩面计划,力争户籍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99%以上。

    站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未来景宁的发展方向已然明朗。报告也同样做出了强烈的回应:今天的景宁,已经从一穷二白的山区县,向一座独具特色的活力之城迈进;已经从一个偏居省际的小城,向一座韵味彰显的品质之城迈进;已经从一个百业待兴的小城,向一座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迈进。景宁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跨越赶超的底气。

     

    监制|范波

    审核|邬敏

    本期撰文谭主|叶锦霞

    共享联盟(景宁)徐丽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专题
    专题 | 六江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