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绍兴有一个小山村,这里陆氏家风千年传承

    潮新闻 记者 陶东烨 通讯员 顾丹萍2024-02-29 06:13全网传播量11万
    00:00
    00:00

    集中展示以陆游为主的陆氏家族廉洁文化传承的户外小型公园——陆游廉园。余燕飞 摄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饱含爱国深情的绝笔诗句《示儿》依然传诵在人们的口中。那是陆游的赤心爱国,也是陆游教诲子孙的拳拳之心。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于山阴望族坝头山陆氏一门,生逢北宋灭亡之际,为官几十载,仕途多舛,嘉定二年逝。陆氏家族从汉代始,就以“文武世家”“忠孝门第”著称。其子孙讲究“廉政、无我、节气”,诗书传家,形成了守正、硬气的优良家风,孝悌行于家,仁义修于身,令世人广为敬仰。

    新春伊始,记者走进在陆游的祖居之地——越城区皋埠街道坝头山村,只见放翁家训馆内游客络绎不绝。馆内提炼陈列的陆氏家风家训,影响着世居于此的陆氏子孙,涵养出坝头山村文明崇礼、团结友爱、清正有为、进取向上的现代乡风。现任坝头山村的书记徐祖良自幼居住于此,深受陆氏家风熏陶。他年轻时在外经商,小有所成,后因乡村发展需要,毅然放下事业回村建设坝头山村。“我的祖辈也和陆氏一脉一同居住在这里,经过世代传承,虽然姓氏不同,但也早就融入了陆氏血脉。”他感慨道,“当初组织需要建设村庄的人才,我虽然经验不足,但我想起了陆游的‘事业在积累’,我就决心回来试一试!”现在,在徐祖良的带领下,坝头山村干部清正有为、村民幸福友睦,一个脏乱差的后进村蜕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坝头山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陆华桥身为陆氏后裔,深受陆氏家风家训影响,将孝悌友爱、清正有为视作人生准则,时常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要与友邻相亲相助。工作中,他践行陆氏家风中清正廉洁、勤奋敬业的精神内涵,认真履职,监督保障村内工程合规高效完工,助力坝头山村成为皋埠街道清廉村居示范村。

    陆氏一门英才辈出,这与陆氏家族的家风教育密不可分。陆游父亲陆宰,是一代藏书大家,宋高宗曾诏求遗书,在陆家录书一万三千卷。陆游在书卷里长大,家如书巢,一生勤读、善读。他将藏书做为无比珍贵的遗产,留给子女,并叮嘱:要像爱惜宝物一样珍惜书籍,切不可轻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陆游的血脉中早已注入了陆氏家族所赋予的文化传统,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警觉之心,对待家族文化,治学修身。“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陆游从小就嗜书如命,无论顺逆,总是勤读不怠,常见通宵达旦。陆游称自己为“书痴”,为书房取名为“书巢”,老年时说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十分重视家学传承,要求子孙视读书为一生事业,“莫改家传折角巾”。

    在儿孙教育过程中,陆游集慈父与良师益友于一身。身为长辈,他关爱儿孙,言传身教,与儿孙一起劳作、游玩、读书。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写:“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教育儿子陆聿:学习需要从小下功夫,年长才会有所成,书上的知识终究不够完善,要透彻学习知识须得实践。陆游在次子子龙将要去江西为官时,作《送子龙赴吉州掾》诗送别,“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告诫其要遵守为官之道,做一个公私分明、清正廉洁的好官。

    如今,先人已逝,而陆氏家风沿袭千年,代代相传,将持续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后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