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颗“小米粒”里喝咖啡、在南北湖山水之间休憩品茶、和作家余华面对面分享读书感悟……这些都可以在海盐各式各样的“共富风貌驿”里实现。
近日,浙江省首批共富风貌驿和共富风貌驿典型案例名单公布,海盐县共有4家驿站被评为共富风貌驿,1家驿站被评为共富风貌驿典型案例。
2023年初,全国唯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省为进一步深化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创新提出“共富风貌驿”建设,在满足百姓需求、提供便利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系统梳理低效或闲置的小微空间,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塑造集多元化功能与人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插花式、复合化地植入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客厅、文化展示等功能,让城乡风貌建设成果实现人人共享,助力共同富裕。
一个个风格各异、功能多样、体量不一的“共富风貌驿”被镶嵌在海盐城乡,为百姓富裕富足、城乡和美和谐的海盐风貌再添“点睛之笔”。
了解一粒米的生命之旅
大米,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它的生命历程充满了神奇与奥秘。从稻谷的种植,到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每一步都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辛勤。走进通元的共富风貌驿,我们可以了解一粒大米的一生。
“小米粒”共富风貌驿位于雪水港村委会北侧,建筑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由3幢农民自建房改建为稻作科普馆及服务驿站。因建筑外观鸟瞰形似一粒米,被游客亲切地唤作“小米粒”,其建筑造型灵感取自最普遍也最具特色的稻谷元素。
整体地块临近河道、依水而成,北、西面有着良好的田园风光,地势平坦,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这两个基础特质,将大田景观引入场地,让游客充分感受自然,归园而生。“小米粒”通过撬动闲置资源释放活力,既满足集散、休憩、游览、停车等基本功能,还发挥着景观本身的美学内涵。
围绕通元稻米产业文化,通元镇打造了这座独具特色、功能复合的雪水乡村智游驿站,兼具农开区农产品展销、农村智能金融和物流服务等功能。“小米粒”稻作科普展厅借助稻米这一产业展示一粒米的一生,来科普古今农耕知识。馆内分为五大展区,分别为:序厅、种子阶段、生长阶段、结实加工和尾厅。该驿探索了农文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新路径,对外提供一系列具有田园风味的趣味体验活动,多措并举,全方位助力建设乡村科普阵地。
除此之外,围绕现代农业产业、稻米文化展示,农产品、农文创产品展销:布局智慧超市、金融驿站等引入“归巢咖啡”,打造独具特色的雪水乡村驿站,展示产业转型成果。
引领游客探寻自然之美
“飞崖泻碧雨初歇,古涧流红春欲阑。”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游历海盐南北湖后,写下了这句诗;“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扬州瘦西湖逸秀,比杭州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周也为之感叹。在如此美景之间,也坐落着一“驿”。
北里湖共富风貌驿位于南北湖景区北里湖湿地公园内,背山面湖,推窗即景,满眼新绿花繁茂,格外吸睛。该驿保留了建筑特有的红墙风貌,对原有废旧茶厂进行改造,并配备咖啡茶吧、邮政设施、志愿站点、儿童游乐等设施,注入产品展销、休闲游憩、便民服务等多重功能,实现空间活化、多功能复合利用。
南北湖北里湖旅游驿站白天是综合功能体,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载体服务,夜间则通过共富发展、文创文娱等文化输出幻化成“驿”路风光。
同样在澉浦,还有另外一座共富风貌驿榜上有名。
六里转水坞风貌驿位于六里村转水坞,用地面积约1907平方米,依托转水坞美丽乡村,围绕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一个集休憩、旅游咨询、补给、游玩等一体的综合性场所。风貌驿注重结合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运用乡土建材元素,增加建筑特色,整体建筑风格色彩与转水坞美丽乡村点相协调。
六里村转水坞风貌驿建设的落成,为来转水坞游玩的游客提供休憩、补给、旅游咨询、农业观光、采摘服务等优质旅行体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乡村旅游。
体验一场文学交融之旅
余华,这个名字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而沈荡这个小镇,与余华有着不解之缘。他曾经说过:“我的写作与沈荡有关,我的童年和青少年都在这里度过,这里是我的根。”在沈荡的共富风貌驿内,不仅可以阅读余华的书籍,甚至还可以与他面对面交流。
“醉美沈荡·文艺共富”共富风貌驿位于文体中心的西南位置,东临镇文化站,北临礼堂剧院,西侧与南侧有丰富精美的滨水景观风貌。室内面积400平方米,配备教育科研、阅读沙龙、咖啡吧台、活动展示等复合功能。在满足基础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以文化共富带动全民共富共荣,大力推动文化活动和公益事业的共创共建共享。
作为“跟着余华游沈荡”特色文艺游线的重要起点,驿站结合余华文学IP与空间营造、人文场景布置,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实景展示空间、文化活动场景;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开篇地,驿站积极策划余华读者见面会、文学沙龙等系列活动。
除此之外,该驿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及社会公益团体力量,依托周边文化街区、文创与特色餐饮,汇集文创宣传、活动策划、文旅等内容,推动群众共建共创积极性;组团带动区块发展,与周边公园绿地、文化礼堂以区块形式形成更大的影响力,提升城镇品质风貌,成为沈荡镇网红打卡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