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有严重拖延症……26岁女孩的烦恼竟源于多动症

    潮新闻 记者 孙燕 通讯员 王蕊 2024-02-27 08:00全网传播量1149
    00:00
    00:00

    很多人听说过儿童多动症,但很少有人知道成人也有多动症。

    这天,26岁女孩婷婷(化名)找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陆邵佳副主任医师,“医生,我感觉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是不是真的得了多动症?”

    视觉中国供图

    婷婷在杭州从事产品设计工作,她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工作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了一会儿,思绪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每次下定决心要给自己列工作计划、按照计划进行,但是每次都迟迟无法启动,或者做着做着就把计划“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经常“虎头蛇尾”甚至“有头没尾”;开会时,她常常会走神,每次讨论时,同事也总觉得她思维太跳跃、没有条理;更令她困扰的是,她还有很严重的“拖延症”,由于产品设计工作需要和多部门合作,她的拖拉最后都会惹得合作同事“翻脸”。

    工作效率低、领导的批评、同事的不肯合作,这些都让婷婷越来越苦恼,这两年经常会有烦躁情绪,甚至晚上还会失眠。她曾和好友诉说自己的困扰,“但她们也搞不懂为啥平时看着挺阳光积极的我,在工作上却表现那么差。”

    “我觉得你的问题很像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里写的,你看看。”前阵子,好友给婷婷转过来一篇文章,文章写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但并不是我们早已熟知的儿童多动症,而是成人多动症。

    “成年人也有多动症?不可能吧!”犯嘀咕的婷婷将信将疑地看起了文章,越看越觉得说的就是自己。

    “她的自述症状确实很像ADHD,但很多其他精神障碍也会导致注意缺陷的症状,需要排查。”陆邵佳副主任医师表示。

    随后,婷婷接受了一系列心理量表评估,包括抑郁症和焦虑症等测试(这些问题也可能会导致与ADHD类似的症状)。症状描述辅以数据支撑,再加上追溯到婷婷的童年。最终婷婷被确诊成人ADHD,并伴有轻度的睡眠障碍、焦虑情绪。

    被确诊的那一瞬间,婷婷表示自己却似乎被“治愈”了——那些因为多动症导致的自我怀疑及精神内耗一下都“烟消云散”了:“我好像一下子不那么焦虑了。”

    “大家对多动症不陌生,但直到近几年,大众才慢慢了解到原来多动症还会延续到成年。”陆邵佳表示,“成人多动症危害严重,但实际上识别治疗率很低,在全世界只有10%的成人多动症患者被确诊。2023年7月中华医学会发布了《中国成人ADHD诊疗专家共识》。”

    从本质上说,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研究进展有多种假说,目前认为,ADHD是由多种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起病于童年期,其中有30%—50%患儿的症状会持续到成年期,也就是成人ADHD,其主要特征是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

    起病于童年,为啥却到成年才被发现?专家表示,一方面因为过去大家对多动症认识不多,如果孩子不是过分多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可能就被忽略过去;另一方面,很多女孩小时候可能多动表现并不明显,多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上,但可能就像婷婷那样成绩还不错,也就没被发现。

    虽然多动症听过去没有抑郁症、焦虑症的危害大,但其实不然。

    被确诊后的婷婷,接受药物、经颅磁刺激等治疗,症状明显进行了改善,后续她还要继续到门诊随访,并在医生指导下对药物进行调整。“这里特别要强调,患者不要因为觉得症状改善了就自行停药,还是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专家表示。

    怎么判断这种病?

    “成人ADHD患病率目前尚无较为一致的结论,但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综合现有文献,我国的成人ADHD患病率约为3%。”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少华教授表示,“相比儿童ADHD患者典型的多动,成人ADHD患者的多动表现可能并不明显,更突出在注意缺陷和冲动症状,患者并非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是很难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跑偏到哪里。”

    专家表示,虽然目前认为成人ADHD可能会影响一生,但如果及早发现,一方面患者对自己有所认知,可以学会接受自己,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自责等情绪,另一方面进行科学治疗,大部分还是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工作质量。

    目前治疗上除了使用药物改善注意力不集中的核心症状外,促进认知成熟、强化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针对ADHD开展新型“数字疗法”,以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制定个性化、结构性、特异性的认知矫正方案,针对注意力、工作记忆、加工速度、言语学习、执行功能、社会理解等多方面系统训练,从“神经调控-脑-行为干预”角度全面促进认知灵活性、提高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

    如果出现以下典型症状,建议可以到精神卫生科门诊就诊筛查。

    1、做事不能集中注意,或者注意力维持时间短暂,思路或活动经常被无关的事情打断,很难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对很重要的事情也是如此。

    2、无法耐心的、安静地做事情,且这种情况并非是由于焦虑或对预期事件的担心所导致。

    3、做事情时,往往先行动后思考。常凭一时冲动行事,根本没有顾及不良后果会带来痛苦,当不良结果发生后又感到后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