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马目农场的知青,来送宗庆后最后一程。”
今天(2月27日)一早,俞银福来到娃哈哈杭州下沙基地献花致哀,送别老朋友宗庆后。
受访者本人
受访者提供
与宗庆后相交是1963年,俞银福回忆,当年5月上旬,几十名知青从杭州漂洋过海来到舟山本岛西边的定海东海农场(又称马目农场)从事“修地球”工作,“我和宗庆后都是其中之一。”
当年一起“修地球”的老知青合影,最上方举手的为宗庆后。资料图
尽管做足了心理准备,但一到农场,眼前荒芜的环境还是让这群知青心惊。俞银福说,当时马目与舟山本岛还未相连,中间一条宽阔的海沟,落潮时人能借助木桶等工具涉涂而过,“条件很艰苦,现在的人想象不了的。”
“我们就在盐碱地上种草、种棉花。”在俞银福的印象里,宗庆后朴实、能吃苦,“农场围塘筑坝他们要挑石块、石砂,经常挑到后半夜二三点钟,第二天一早又起床。”
“我们那时候年轻,不怕吃苦。”当时,每个马目农场的知青每月都能领20多元的工资。第二年,宗庆后和其他一部分知青被调至绍兴茶厂,而做了拖拉机手的俞银福留了下来。
老知青们住过的房子。 资料图
“宗庆后是一个特别聪明、爱好学习的人。”相交时间不算长,但有一个细节让她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她是农场女子篮球队的队员,要染布制作队服,向宗庆后请教如何配染料, “红加绿是黄,红加蓝是紫,蓝加绿是青,他桌子上的笔记本里写得清清楚楚。”
后来,那批知青中有些人在舟山、绍兴安家落户,也有些人回到了杭州。回杭之后的宗庆后办起了娃哈哈,“我们去罐头厂看了看,当时他踩着三轮车在门口,我们每个人他都还记得。”
如今的东海农场。 资料图
俞银福告诉记者,上次见到宗庆后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他们这群知青老朋友举办周年聚会,宗庆后也来了,“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聚会中,他说大家要是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去找他。”
去年,老朋友们又在娃哈哈美食城举办了60周年聚会,这次宗庆后并未现身,“很遗憾,没能再聚一聚。”
宗庆后在东海农场尽管只干了一年时间,却和一同劳动的知青们结下了纯洁、真挚的情谊,“这是一段永远不会忘却的人生记忆,长歌当哭,一定要来送他一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