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随着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热播,晚会主题“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中的“龘”(dá)字爆红!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热词。
让人想不到的是,“龘”字竟然源于一位古代“海盐人”的手笔!他是谁?
“龘”念dá,意思是龙腾飞的样子,表达了昂扬与热烈的景象。
那你知道“龘”出自哪里吗?
“龘,龙行龘龘也。”“龘”出自南朝梁代顾野王编纂的《玉篇》,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玉篇》以部首编排,30卷中共收字16917个,注文40余万,开创了中国辞书设立附录的先河。
海盐县档案馆存放的《玉篇》影印版
《玉篇》作者顾野王生于南北朝,属于古海盐的华亭乡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 、文字训诂学家和史学家。
历史记载,梁朝爆发侯景之乱时,顾野王返回海盐,召募乡党数百人,支援京城。乱平,太尉王僧辩命其作海盐县监。
《陈书》记载顾野王七岁能读五经,九岁能属文,“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可见其博学与天赋。顾野王精于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在任梁太学博士时,他奉命编纂字书,搜罗考证汉魏齐梁以来古今文字形体、训诂的异同,书成之时,他仅25岁。
30岁左右,顾野王回到海盐隐居,期间修撰的《舆地志》是全国性总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献辑佚价值。其中记载的“海滨广斥,盐田相望”,正是海盐县名的由来。此外,顾野王还著有《符瑞图》《分野枢要》《通史要略》《国史纪传》等著作,为海盐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