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刚过完,73岁的郑大伯在家属的陪同下去杭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就医。
“我爸爸以前性格非常温和,这半年变成了‘火药桶’,我们以为他是有什么事心情不好,但是问了也不说。前两天他烧饭忘关火,差点把房子都烧了,我批评他两句,他还说我是坏人,要赶我出去!”儿子跟朱旭贞主任医师诉苦。
通过各种检查,郑大伯确诊为轻度认知障碍,先通过中药、西药用药改善,并配合中医适宜技术进行综合治疗。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痴呆性疾病,在65岁以后几乎呈指数增长,在大于85岁的人群中,每2-3人中有1个患者,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达800万。据不完全统计,该病在国外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5%,8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约为30%,而我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更高。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预计2050年全球约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3亿,其中我国将增加到3000万。
阿尔茨海默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一些征兆,就像郑大伯其实已经有一些明显症状。如经常忘记物品位置,特别是一些随身的小物件,不认路,性格变孤僻,不愿意和他人沟通交流,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等。
朱旭贞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可能与老龄化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治愈,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医疗和经济压力。出现认知障碍会有以下典型的临床表现,家属不要忽视。
轻度∶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首先近事记忆减退,逐渐出现远期记忆减退,视空间障碍,疲乏、焦虑和消极情绪,人格障碍,如不爱清洁、不修边幅、暴躁、易怒、自私多疑。
中度∶记忆障碍继续加重,工作、学习新知识和社会接触能力减退;逻辑思维、综合分析能力减退、言语重复、计算力下降,明显的视空间障碍;行为和精神异常,人格改变,局灶性脑部症状,癫痫、强直-少动综合征。
重度∶前述各项症状逐渐加重,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及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卧床,与外界接触能力丧失,四肢强直或屈曲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全身并发症。
老人只是“糊涂”了,不用就医?
朱旭贞提到,很多老人的认知障碍已经很严重了,可家属仍坚持认为老人只是“老糊涂”,不是病,无需就医,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
早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如果家中有老人,一定要对老年认知障碍做到充分了解,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神经科就诊,医生会对症采取系统的、梯度递进的多次认知功能评价,对患者作出诊断,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
此外,疾病的预防也很重要。健康的饮食+运动,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防治痴呆也有一定功效。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痴呆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刺激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有帮助。
同时环境刺激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都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保持学习状态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另外研究表明,睡眠和认知功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此,专家建议每天尽量保持连续7个小时以上的有效睡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