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浙江省爱乡楷模、知名港胞张杰先生在香港去世,享年96岁。
在过去几十年里,张杰先生连年不断地为家乡上虞捐资助学,共捐资1500余万元。他倾尽积蓄办校兴学,铢积锱累为家国。
善行义举,造福故里乡亲。追寻张杰的足迹,潮新闻记者前往香港,探访张杰老先生故交,从点滴故事中展现娥江儿女的赤子情怀。
难忘桑梓,成立上虞早期合资企业
香港荃湾沙咀道居民楼五楼,一间靠墙不起眼的小屋。这里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虞旅港同乡会会馆。
走进会馆,墙上朴素没有什么装饰,却挂满了同乡会的记事和照片。在一张成立时赞助人的名录表上,记者在第一行就看到了熟悉的名字——“张杰先生 伍仟元”。
上虞旅港同乡会自置会所落成纪念。潮新闻实习生 胡森铭 摄
上虞旅港同乡会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只有31名会员,张杰也是其中之一。当时,同乡会资金来源不多,活动经费都是会员们几千几百凑起来用。在荃湾的这一间房子,就是同乡会成立后才购买的会馆。
即使放在今天,五千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在当时,这更是意味着一位普通工薪阶层几个月的收入。
绍兴籍香港乡亲任大姐是1984年到的香港,她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个月的收入才一两千元港币。
“那个年代,大家都是做小生意过日子的普通人,口袋里积蓄本就为数不多,再拿出几个月的工资无偿支持同乡会的发展,大家都很纯粹,本着同乡情谊尽最大努力相扶相助。”任大姐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天的同乡会,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实体,有了众多热心的会员,更作为海外联系的桥梁做出了令会员满意的成绩。
上虞旅港同乡会成立以来的会务活动。潮新闻实习生 胡森铭 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同乡会名誉会长的张杰与名誉会长乐寿强合伙投资创办华达漂染有限公司,成为上虞最早合资企业之一。
1986年以来,上虞市曾多次组团去香港、深圳招商,同乡会不仅热情接待来自家乡的亲人,还积极做好组织联络工作,帮助招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往年的上虞葡萄节暨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期间,同乡会会员不仅积极牵线搭桥,联络海外人士,还组团前往上虞参加活动,为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吃苦耐劳,小本经营攒下巨款
尖沙咀的加连威老道上,一个楼梯出入口五平方米的小商铺,日常经营青蟹、粽子、茶叶蛋等,这就是张杰退休前每日忙碌的样子。
尖沙咀车水马龙,铺子虽不起眼,但好在生意不错。很多人或许不认识张杰,但都知道加连威老道上有个不会说粤语的上虞老先生,卖的青蟹、粽子、茶叶蛋“三件套”很好吃。
说起小商铺,任大姐忍不住感慨:“张杰老先生身上真的有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节省工本,他都是自己去进货,还总能趁着档口促销打折,从深圳买到又好又便宜的食材,凌晨起床准备,早上准点开门营业,一天都不间断。”
张杰进货路上(资料图片)刘育平 摄
据说,深圳罗湖关口的许多海关人员,几乎都熟悉张杰:“就是这个老头总是背着超过他自身承受能力的大包物件,背一阵、歇一脚,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进出关口。”
“人家叫我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这是张杰过去经常提起的话。经营茶叶蛋时,张杰三代同堂,十几个人挤住在仅30平方米的旧房里。任大姐逢年过节都要去张家看望,连她都知道客厅长沙发下塞着棉被和席子,碰逢客人过夜,张杰就得打地铺。
“爱国爱港 精诚团结”在浙江上虞旅港同乡会上挂着一面赠予锦旗。潮新闻记者 徐钡儿 摄
就是靠着小商铺几元几元的积累,张杰在过去几十年间捐出了1500多万元的善款。“这笔钱,当年可以在香港买下很多房子,但他选择捐给了家乡。”说起张杰,绍兴籍香港乡亲王大伯对他赞不绝口,“我和张杰认识有五十年了,对他充满敬意,像他这样热爱家乡,很少有人能做到。”
张杰虽然大兴善举,但日常生活中的他却十分低调。记者走访中也发现,不管是住在附近的邻居还是加连威老道附近商家,都不了解他为家乡做的贡献。直到近期香港媒体做了报道,很多人才知道张杰老先生的感人事迹。
大义善举,承诺捐款克勤克俭
张杰对家乡的热爱程度,可以用旁人难以企及的来形容。
王大伯讲起这样一个故事:张杰回到家乡上虞,发现有需要捐助的地方,会先做出承诺。然而,他并非拥有大量财富的有钱商人,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张杰赚到的钱就会全部投入到这笔承诺的捐助当中。
正因如此,张杰有时候才会显得对自己“抠”得近乎苛刻。1987年,张杰治病花了16000元港币,为了填补原来捐资助学计划的这个“缺口”,老人戒掉了原来一天能抽两包“红双喜”的老烟瘾。
也只有在同胞乡亲身上,张杰又显得有用不完的热情。“他从来不去咖啡厅,也不去酒楼喝茶,因为这些地方消费贵。但他看到我们这些乡亲来,一定带我们去酒楼喝茶,推都推不掉,在他眼里家乡和乡情是很重的。”任大姐说。
张杰节衣缩食、克勤克俭的生活习惯,自然也感染了子女。在父亲精神影响下,子女个个奋发图强。如今,儿子已是深圳一家大企业的老板,因父亲已不做卖螃蟹和茶叶蛋的小本生意了,所以也经常时不时地资助父亲的事业。
2023年8月份,上虞区委统战部部长蔡建红和上虞旅港同乡会会长王伟一起探望张杰老先生。(资料图片)
张杰用自己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既照顾了家里,又回馈了乡里。在张杰身上,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的旅港同胞薪火相传,虽远在千里之外,但不忘回馈家乡发展。
正如潮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张杰值得大家敬仰,也值得大家学习。如果可以,我们希望有人能传承张杰这种精神理念,继续为家乡做贡献。”
2月的香港,温暖晴朗。走在加连威老道上,一处熟悉的地方,曾经卖青蟹和茶叶蛋的楼栋正在拆迁重建。时间会淡忘什么,也会让一些记忆更加深刻,就像渐渐淡去了小商铺的模样,却记住了“张杰精神”。
张杰在香港加连威老道开设的小卖部,面积仅6平方米。刘育平摄
图中正在装修的位置就是当年张杰开设档口的地方,因街道修建换新已不见了旧时模样。潮新闻记者 徐钡儿 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