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下载APP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二维码扫描二维码
    下载潮新闻客户端
    读报

    省博物馆、丰子恺漫画馆的牌匾 都出自这个桐乡人

    潮新闻 共享联盟·桐乡 沈淑桦 张晓婷2024-02-21 22:40全网传播量584
    00:00
    00:00

    你关注过名人故居、博物馆的牌匾吗?木板上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的书法,都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桐乡就有一位在牌匾上“书法”的隐藏“大佬”——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华云其。浙江省博物馆的“文博艺苑”、茅盾故居、丰子恺漫画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徐邦达艺术馆等牌匾都出自他手。

    来到位于梧桐街道凤鸣社区的华云其工作室,年过古稀的他在一盏高亮的灯泡下,戴着眼镜,用刻刀在木板上,聚精会神地刻出一道道圆润的笔画,行云流水,仿佛是在木板上练书法。

    华云其的手艺属于童子功。上个世纪,桐乡还流行木制家具,床板要有镂空的雕花,家具要有雕花的花纹。年轻时的华云其在旁观了一个雕花师傅雕刻后,就深深迷上了这门手艺。一个小伙子,收拾行囊,背井离乡去了金华东阳,拜了位雕花师傅学艺。

    老底子里匠人传承,讲的是学徒制。拜师学艺,三年内不能出师,给师父帮工,不但没有工资拿,还要给师父一家烧火做饭、洗衣拖地。这三年里,华云其经常夜里对着明亮的灯,在一小块木板上雕刻精致的花鸟虫鱼,或是拿着像弓一样的弓型锯,一拉一扯地雕镂空花纹。三年学徒生涯学后,他又进家具厂工作了七、八年,磨砺手艺。

    华云其在师父手底、厂里,学的都是雕花手艺,但一个契机让他转向了书法雕刻。

    1978年,乌镇镇修缮茅盾旧居,请来了桐乡籍书法家章柏年题字。章柏年恰好是华云其的同窗好友,于是他对华云其说:“‘茅盾旧居’这四个字,我想交给你来刻。”

    茅盾故居(现茅盾纪念馆)旧照

    这是华云其生平第一次刻字。刻字和雕花可相去甚远,他一不懂书法,二不识笔画型韵,只能一刀一刀慢慢刻,还原书法字的走势、笔锋,他瞪着眼睛弓着腰,匍匐工作台上大半个月,才刻好了这四个字。“这就是我刻的第一块牌匾了。”他说。

    雕花师傅易得,匾上“书法家”少见。自此,华云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他开始精益求精地研究各种字体,学习不同字体的写法、笔顺、逆锋、顺锋。为了把各种字体、历代书法大师的字“吃透”,他几乎买遍了市面上的字帖来钻研琢磨。

    因为他精益求精的劲儿,他的书法雕刻水平越来越高,名气水涨船高,他的作品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级手工艺品大赛上:他雕刻的吴昌硕书法“以撲为秀古原树,其真自写余阳花”阴刻对联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桐乡市工艺美术学会在乌镇为他举办了一场“华云其书刻艺术展”。他个人还被评为第一批桐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七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桐乡人去到哪个名胜古迹、博物藏馆,一抬头或许就能看到他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重新修缮的茅盾故居、丰子恺漫画馆、桐乡市金仲华纪念馆等牌匾,都出自于他的手,他还受浙江省博物馆的邀请,为“文博艺苑”一匾刻字。

    如今华云其年事已高,功成名就,也过了纯粹靠手艺挣钱的阶段,但依旧不肯放下木雕,有时候吃着饭突然就丢下碗,去工作台上雕上两刀才能过瘾。“我这辈子收了十几个徒弟,有两个出师了,现在也在干这行,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我很满足。”他说。

    相关新闻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桐乡进入“两会时间”
    取得这么多“第一”后,桐乡今年怎么干?
    浙报要闻丨​桐乡组团赴省外三地招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