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过年和假期更早一步的,永远是苏州博物馆的新展览——
龙年将至,新春即临。2月2日至4月28日期间,“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 朱炳仁熔铜艺术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举办,呈现画意诗情的熔铜装置。
去年9月,“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 朱炳仁熔铜艺术展”便已在本馆忠王府开启。这是苏州博物馆首次为一位艺术家举办“两馆连展”,展期历时7个月,也是苏州博物馆迄今为止展期最长的熔铜艺术个展。
区别于当前在本馆忠王府古建筑内展出的熔铜艺术作品,西馆的展览充分利用负一楼的公共区域,遴选朱炳仁《宋画迷宫》和《稻可道,非常稻》两组具有代表性的熔铜装置艺术作品,设计大型的六角花窗状迷宫,将熔铜装置分散于迷宫之中,等待一场邂逅与探访。步入迷宫,观者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寻画、赏稻,尽享探秘与赏美的双重体验。
朱炳仁
1944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传承祖辈技艺,专注于融合杭州铜雕与诸艺术门类四十余年,独创新流派熔铜艺术、庚彩、琅彩铜画,研发90余项国家专利。他于千变万化的铜上倾注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在沧桑和苍茫中淡泊淡定,在现实和浪漫中云卷云舒”。
熔铜
让铜在高温下熔化流动,而后经过冷却成型、捶打焊接、打磨抛光等工序,终成率意曼舞的模样。熔铜之精绝在于“无模可控”,朱炳仁说:“青铜时代以来,铜的铸造都需要模具,这种‘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将铜彻底从模具里解放出来,给了铜自由。”本次展出的两组装置,即为熔铜工艺所铸而成。
《稻可道,非常稻》和《宋画迷宫》两组熔铜装置,在朱炳仁的妙想中凝固成型,将时间定格。稻有稻的丰硕,画有画的威严,稻蕴道意,画具文魂。满目金黄间,大千气象游走。铜稻舒展它的悠然,铜画矗立它的郑重,质与雅、实与意、物质与精神,在铜的世界里一一呈现。
《宋画迷宫》
《宋画迷宫》(局部)
展厅现场
《宋画迷宫》展览记录:
2017年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
2018年德国柏林展
2023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熔景行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2024年苏州博物馆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稻可道,非常稻》(局部)
展厅现场
步入苏州博物馆负一层的公共空间,在迷宫中穿梭往返,缓步求索,抑或驻足流连,人与铜同声共振、偕美同行,亦与景相映成趣、向美而生。
向美而生 长三角非遗系列
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24年2月2日 - 4月28日
展览地点
苏州博物馆西馆(长江路399号)
负一层 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