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归位、凝心聚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去。”
“要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促发展上。”
“以产业发展的坚定“不变”,应对外部形势的瞬息“万变”。”
2月19日,南京栖霞区召开深化区域协同、打造产业强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今年,是栖霞发展的攻坚期、窗口期、突破期,也是推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这场龙年第一会,擂响战鼓,拉满风帆。会议动员全市上下“拉弓满弦”投入工作,推动今年各项工作快落地、真落实、早见效,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栖霞新实践。
三区协同下好“一盘棋”
作为经济大区、科教大区、人口大区,兼有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三大板块,栖霞是南京经济的重要支点,栖霞区域协同发展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栖霞板块寄予的厚望,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和最优选择。今年,栖霞区要进一步增强“一盘棋”意识,做到思想上“坚定一条心”,行动上“拧成一股绳”。
指标共担、工作共推、资源共享、成效共创,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推进机制,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配合。发挥行政区、经开区、大学城14个产业强链工作专班作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跨区域、跨领域和跨部门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优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承接机制,对行政区已经承接、运转有序的事项要固化机制、抓好长效,对尚未移交、存在争议的要及时研究、达成共识,确保无遗漏、无盲区。
向内挖潜,形成优势资源聚合力。优化土地利用,高效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强化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处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放大平台效益,充分发挥高新区、综保区、龙潭港区等平台作用,开辟贸易投资合作的新空间,打好招商引资、增量投资、存量载体盘活“三大会战”。加强资源互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供给优质均衡,加强“一江一山一岛一矶”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产城深度融合。
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合力,最大限度将政策举措转化为发展动能。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另一方面统筹提升区级综合竞争力,从有利于“三区”一体发展的角度,优化区级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扶持、金融赋能等各方面政策,确保“三区”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在全市竞争中凸显协同一体综合优势。
科创点燃产业升级“强引擎”
龙年伊始,把“打造产业强区推进会”确定为“第一会”,彰显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决心。19日上午,南京市举行的新型工业化暨产业强市推进大会指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功能,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最鲜明标识和最强城市IP。栖霞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今年要深入挖潜、整合资源,在全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中争当先锋。
栖霞是南京唯一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三种业态并存、并兴的主城区。在科技引领下,全区上下要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入实施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产业集群上,更加注重“传统+主导+新兴”。抓住金陵石化5G工厂入选工信部国家5G工厂名录契机,加快推动总投资110亿元的提质增效项目开工建设;推动光电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甚至是顶端迈进,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总部企业,带动上中下游同协作、大中小企业共成长,力争打造2—3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对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绘制产业链结构图、企业分布图、技术路线图,提升产业链规模,尽快塑造和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让新兴产业实现“新而强”。
在产业转型上,更加注重“智改+数转+绿提”。推进一批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应用等重点项目,力争今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深化工业互联网“通园区、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率先在重点行业打造示范性“工业大脑”。统筹抓好“能耗双控”“双碳”工作,建成1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推动栖霞产业全面迈入绿色低碳发展“快车道”。
攻坚克难开启招商“突破年”
开工即实干,擂鼓催奋进。今年,栖霞区开展“招商攻坚突破年”行动,要以超常规的力度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配套企业多,带动效应明显。今年栖霞区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发展、资源禀赋叠加的优势,以重大项目招引为抓手,带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突破。
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产业项目,重点突破5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标志性外资项目、总部经济项目,形成大项目好项目滚动实施、接续推进的良好局面。
优化工作机制,实现招商动能再激活。在“统筹”上求突破,联动三区相关部门、园区平台和重点街道,统筹推进三区制造业招商工作。在“市场”上谋创新,加快组建市场化、公司制的招商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考核、市场化激励,着力打造一支熟悉产业、善于沟通、勇于负责、精于洽谈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在“落实”上下功夫,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围绕既定工作目标,踏踏实实,扎扎实实,高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抓招商,要抓营商环境。栖霞是全省“不见面审批(服务)”的发源地,是全市容缺审批“拿地即开工”案例的诞生地,营商环境一路向好。今年,栖霞区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更精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财税支持政策落实,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把握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构建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协调联动机制,推动“股贷债保”多元金融赋能。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形成更加优质的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