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人们寻找乡愁、回忆乡愁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利器。近年来,天台把乡村游作为旅游发展的“发力点”,推进和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活美的旅游目的地。乡居后岸、古韵张思、未来安科……都成为了天台乡村游的“打卡”圣地。
但随着乡村游日益火爆,旅游到旅居观念的改变,以及同质化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些昔日“网红”开始遭遇发展瓶颈,逐渐退出游客视野。这些“老典型”如何才能站上乡旅“新赛道”,继续开启领跑模式呢?
昔日“网红”遭遇发展瓶颈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10多年前,街头镇后岸村的美丽蝶变,推动了农家乐、民宿快速发展,游客“流量”一时成为了乡村发展的“增量”。然而,时过境迁,曾经为人津津乐道的“后岸模式”,如今却是“风光不再”。
近日,记者走进后岸,只见游客寥寥无几。位于村口的金色童年浙乐园有近10项游乐设施,但全处于停滞状态,只有一名经营主正在清扫。“自从村里游客少了,这里也就不景气了。平常都没游客,到了周末也就两三个人。门票收益只够付付电费的。”经营主陈小娥承包乐园已有7年,“早几年生意好,一到周末节假日,每个项目都得排队,一个月收益好几万。”
后岸村每年会承办很多体育赛事,民宿入住率有了保障。“但现在一些赛事活动只有一天,基本没人留宿了。像今天有广场舞大赛,可我们房间全空,类似的团队游客正在出现流失。”问及其中原因,后海民宿负责人陈海军坦言,“后岸村民宿以中低端水平为主,与日益增长的游客体验感逐渐脱节。整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不及时,新鲜感不强烈,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回头客。”
和“后海”一样,今年“隐泉”的客源也大幅减少。“往年暑假客房爆满,订单一直能排到9月。现在满房都有些难。”隐泉民宿负责人陈逢一介绍,受三年疫情影响,很多民宿、农家乐经营者都出现了消极心态,没了干劲,生意自然就差了。同时,村里缺少一些新项目落地,没有引流爆点。
“这是第三次来后岸,每次看到的风景都一样,有些视觉疲惫,再来的动力不大了。”来自临海的游客张君君说道。
位于平桥镇的张思村是一个文化古村,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户外运动项目等方式,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因土地问题,村内的体验式项目已经关停,留‘静’少‘动’的乡村游,少了人气。”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海强介绍,“我们考虑过整村统盘规划打造,但其中涉及的村民搬迁安置问题,又因用地因素搁置。”
相比后岸和张思,始丰街道安科新村少了许多困难。近年来,该村有22个项目落地建设,为乡村带来较大客流。“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活力。村内民宿、农家乐大都是中老年夫妻经营为主,经营理念、服务水平、品牌打造较为滞后。引进外乡人来村,打造全新产品,持续为村里注入活力,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裘旦梁介绍。
“无中生有”实现破局“出圈”
摇滚、民歌、乐器演奏,音浪滚滚;荷花塘内,霓虹闪烁,200架无人机闪耀空中;沿着荷花塘边,还有古风爱好者扮演着“卖花郎”……近日,塔后乡村音乐节火力全开,吸引上万游客涌入,村内70家民宿1000多张床位爆满。
塔后村位于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核心景区赤城山下。得益于地理优势,塔后村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通过借音乐、艺术搭台唱戏“出圈”,吸引青年回归和一大批创客,把乡村打造成了一个艺术化、沉浸式体验的乡村。
“我们村自然优势明显,但缺少各类户外运动项目,能够引流却难留客。为丰富游客活动、补齐娱乐体验短板,我们将村内酒吧、民宿等7个场景被设定为网红潮音乐打卡点,每个周末陆续举办草地音乐会,推出各类专场音乐会等。音乐节也同步举办乡村美食节,让活动更有滋味。”塔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告诉记者,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37.5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236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万元,村集体净收入172万元。
经过6年努力,塔后这个不被外人知晓的小山村,已经让全村近三分之一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该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浙江省金3A级景区村庄。
“面对强大竞争压力,与时俱进谋求转型是我们的出路。”后岸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文云介绍,在承办好体育赛事基础上,后岸将大力发展一批劳动体验项目等投资少、见效快项目。例如当下流行的采摘游,后岸有基础有条件推进。“此外,我们还将推进红色旅游,把旧矿石打造成旅游景点,丰富旅游项目。”
针对经营主体老龄化、主靠“银发经济”等现状,安科新村把吸引青年回归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之一。“明年儿子就回家接手,到时候他会将民宿进行改造提升,并开通网上预约订房等功能。”金裘园民宿负责人裘叶台笑呵呵说,“年轻人来经营,思路方式都会不同,相信民宿的客源也会更多元。”
在有限的空间里“无中生有”,这是张思村转型之策。2021年,该村改造古民居内闲置的四合院,通过招商引资顺利落地海洋生物博物馆项目。去年,该博物馆为村庄带来游客将近6万人次,集体经济增收60多万元,入选2022浙江最值得去的十佳乡村博物馆。
深挖本土符号赋能发展
“天台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旅游起步早、发展快,为全市乃至全省贡献了经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挂职天台县文广旅体局副局长胡磊介绍,经过一段时间快速发展,若不能及时捕捉市场变化,就很容易掉队落后。政策扶持不够、基础设施陈旧、人才队伍薄弱、服务水平略低等这些问题都将制约乡村旅游长远发展。
每一个村落都有各自的天然禀赋,资源优势各不相同。如何精准找到自身优势,并有效发挥出来,胡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曾经的乡旅排头兵后岸村,硬件设施老化、体验活动不够丰富等劣势明显,急需改善村内民宿的配套设施,加快搭建新的体验项目,“新鲜感”的注入能赋予它涅槃重生能量;张思村是一个“小而美”的地方,它有海洋博物馆、宗渊书院,可打造成一个短暂驻足休闲地,让游客停留几小时,感受文化氛围已经足以,还能与周边乡村游形成差异化发展;相比之下,安科新村离城区最近,有着天然交通优势,其最大的问题在运营人才和理念方面,需要在整合资源、团队引进、人才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塔后村目前发展最好,为它喝彩同时,也要注意其背后存在的道路拥挤等问题。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不断迭代升级乡村旅游产品,从一时“网红”实现持续“长红”。
“以农村为平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产业链,提高致富效益,这是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胡磊认为,让乡村旅游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一些有基础、有潜力的乡村,并从制度、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树立乡村旅游标杆村;要整合校企资源,依托高校联盟、山海协作等平台,导入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元素,形成产业联盟,凝聚发展合力,跑出乡村旅游发展“加速度”;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外乡人”引入力度,尤其是吸引优秀青年创业者到村创业,为村里注入更多创意和活力,一方面要注重“内乡人”的提升,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升经营主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游客体验感;要捕捉市场动态,通过系统化调研、理论化分析,及时了解所想所需,因势利导推进落地项目,把服务精准送达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